霧裏看花 24 青釉(1 / 1)

國際會展中心距離商務港沒多遠,杜超開車帶著眾人拐過兩個街口就看到路邊滿滿的車子,都是些豪車名車。

這根剛才滿是吊絲氣質的交易會簡直是兩個畫風,票友和專業的分水嶺,門口也沒有什麼保安和位置秩序的人,因為裏麵的東西價格昂貴,沒多少人買得起,偶爾有好奇進來看看的,也都小心肝受了很大刺激,灰溜溜離開了。

能不說別的,這裏隨便一個看客都衣著不凡香車名表奢侈品包包,你一個開七八萬吊絲車穿幾百塊錢衣服的人進去,直接就自慚形移自己就出來了。

那位大姐走進滿是魁寶的會展中心,眼睛立刻亮了起來。

隻要真正玩過古董的人,見到這些東西都會興奮。

瓷器,擺件,漆器,玉石,寶石……所有類別的古玩應有盡有,居然還有幾件極其少見的青銅器,真可謂是名器雲集,一個會場帶動了整個城市的jdp。

杜超按照賈靜怡所說的辦法,控製自己情緒緩緩釋放眼睛潛力。

雖然效果不如前幾次靈光一現好,但也迅速分辨出現場絕大多數瓷器的品相。

瓷器最容易造假,也最難分辨,由於質地特點很多現代化鑒定工具都用不上,這就給了他透視眼相當大的發揮空間。

瓷器內部什麼質地,什麼情況,對於鑒定有著相當大作用。

他的目光突然停留在一尊小件瓷器上,這是清雍正粉青釉本朝官窯,款型均勻飽滿,線條圓潤平滑,顯示了清官窯最高水準燒製工藝,雖然名貴程度比不上赫赫有名的冬青釉本朝官窯,但造型氣勢和下麵落款都高度相似,“大清雍正年製 ”六個氣勢磅礴的楷書在罐底。

東西是好東西,但杜超一問價格,立刻沒興趣了。

清代青釉多用鐵作為著色劑,色澤晶瑩宛若冠玉,據說英國使節當年第一次見了之後居然以為是玉石磨製的器具,其巧奪天工之技藝冠絕於世,非現代仿製技術能比擬,贗品數量也略少。

但問題是,這種東西好分辨好確認,大家也都看得明白,賣主的價格頂的很高,明顯是要黑一口的樣子,或者隻是來“遛遛”,有棗沒棗打一竿子,不是誠心賣。

在交易會上持這種心理的收藏者不在少數,有些收藏者或許一輩子就收藏了這麼一件精品,自然都想賣出一個天價,不留遺憾。

問了價格之後杜超居然愣在那裏,連還價的欲望都沒有。

130萬,比最有名的雍正冬青釉本朝官窯還貴,這還有什麼搞頭?

習慣了簡陋之後,杜超承認自己有點奸商思維了。其實自己一直都沒混明白,古玩這行玩的就是低收高賣,賺取差價。你有了更多的錢才能收更多的寶貝;玩的就是眼界!

當然遇到比較困難的收藏者,多給點錢是你個人愛好,像秦萬裏自詡的那種“告之對方實際價值”,那種事隻有在童話故事裏才會發生。

這種報價,就算你再精通砍價到最後也拿不到一個理想價格。

“哦。”杜超直接沒廢話,扭頭就走。

“等等,你這人怎麼不講究呢,問了價就走?”貨主是個五十來歲的老者,頭發稀疏穿著樸素,還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

“東西挺對,價格吃不下。”杜超點點頭勉強笑笑,看來對方不是不想賣,而是想追求利益最大化。

戴眼鏡的老頭也笑了:“好好,算是個實在人……前麵幾個混蛋把我氣到了,明明想買明明知道這是好東西,卻偏偏說是高仿要壓價,當我棒槌啊?那種人我直接轟走了!我給你報的價格就是他們剛才出的價格。”

什麼?130萬買粉青釉本朝官窯?吃飽撐的還是……

這種貨色被稱之為“萬年老二”,名氣始終被死死壓製在同種類最有名的重器下麵,就算是在拍賣會上也很難拍出高價。

不是那幫人腦子秀逗了,就是這個貨主不是怎麼實在的人。

“這樣的小夥子,我看咱倆挺投緣的,我就給你算100萬整,這盤口,你可有賺頭。”看到杜超還是猶豫不決,老頭一下子就鬆口了30萬。

這種態度讓杜超立刻心生疑竇,又細細的用透視眼觀察了瓷器內部,突然發現一個小小細節——這瓷罐內部的紋理,居然有些渾濁!

這可不該是清代官窯燒製工藝下會出現的問題,清代官窯青釉瓷器幾乎完全傳承了明宋絕技,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部質地都均勻融合,這種渾濁的紋理表明燒製過程中出現了嚴重問題,根本不可能出現如此平滑的外表!

突然杜超瞪大眼睛,拿起瓷罐看看底部落款。

“嗬嗬,年輕人眼力不錯啊。”突然賣主笑了,一把把瓷罐拿回去。

杜超感到有點驚訝:我還什麼都沒說呢,他怎麼好像……知道我心裏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