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西藏是眾多旅行家向往的地方,那裏有高高的雪山和潔白的哈達,有熱情的藏族同胞,還有漂亮的工藝品。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城市,可是在藏族人們心中,有一個比拉薩城還要重要的寺廟,因為他們覺得先有了這座寺廟,才有的拉薩城。這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寺廟呢?接下來告訴你答案。
寺廟是什麼時候建造的?
這座寺廟叫做大昭寺,又叫“祖拉康”、“覺康”,在藏語裏都是佛殿的意思。大昭寺是在唐朝貞觀年間開始修建的,據說為了供奉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像。後來又經過了很多次的修繕和增建,形成了一個寺廟建築群。
大昭寺很大嗎?
大昭寺建築麵積約25100餘平方米,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4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整體構造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藝術特色。大殿正中供奉著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鍍金銅像。兩側配殿供奉著鬆讚幹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塑像。
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大昭寺和山羊有什麼關係?
關於大昭寺的來曆,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這裏是一個長滿荒草的沼澤,中心有湖泊。文成公主精於曆法,看到這個地方,就說整個西藏就像一位躺著的魔女,湖泊是魔女的心髒,湖水就是她的血液,一定要把湖填平,然後修建寺廟,才能鎮住魔女。而為了壓住魔女的四肢,在邊遠的地區建了十二個小寺院。按照文成公主的意思,建寺就要先填湖,當時的交通工具就是山羊,靠山羊背著裝沙土的袋子,就這樣硬是把湖給填平了。為了紀念山羊馱土的功勞,大昭寺曾被叫做“惹薩”,意思是“山羊馱土”。
大昭寺的用途
起初大昭寺隻是用來供奉佛像和佛經。後來有了一些在這裏護寺的僧侶。現在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動的中心。五世達賴喇嘛建立政權以後,“噶廈”政府機構就在大昭寺庭院上麵的兩層樓。
釋迦牟尼的佛像為什麼那麼珍貴?
釋迦牟尼是藏族人的佛祖,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反對偶像崇拜,不準建寺廟供佛像。在他臨終時,隻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12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來供奉在小昭寺,後來換到了大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