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智語
幸福是人們所追求的,隻有擺脫心靈上的陰暗,幸福的曙光才會出現在你眼前。隻要你放低要求,少一些幻想,真真實實地去尋求,即使一顆帶有瑕疵的珍珠,在你心中也是完美無瑕的,人生中沒有完全的肯定,也沒有完全的否定,隻是看你怎樣去選擇,怎樣去把握。
奮鬥的另一麵
佚 名
社會心理學教授在講台上告訴他的學生們:“奮鬥通常是指一種強硬的人生態度,主張不屈不撓,勇往直前。但事實上,人麵對社會乃至整個自然界,是極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為年輕的激情而被‘奮鬥’這個詞誤導。”
學生們很驚奇,這樣的話竟然由敬愛的導師講出來,活像某個小品中的場景。教授顯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緒,笑嗬嗬地說:“在我看來,奮鬥包含兩個層麵——積極鬥爭和消極適應。請大家隨我走一趟。”
數十號人來到教授家門前的草坪上,教授指著一棵老槐樹說:“這裏有一窩螞蟻,與我相伴多年。”學生們湊上前觀看:樹縫裏有小洞,小螞蟻們東奔西跑,進進出出,很熱鬧。教授說:“近些日子,我常常想辦法堵截它們,但未能取勝。”學生們發現,樹周圍的縫隙、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給封住了。“可它們總是能從別處找到出路。”教授說,“我甚至動用樟腦丸、膠水,但是,它們都成功地躲過了劫難。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它們唯一的進出口在樹頂,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後,我發現它們重新在樹腰的空虛處開辟了一個新洞口。”
學生們表示欽佩。教授說:“螞蟻們的生存環境不比你們廣闊,它們的奮鬥舞台實在很狹窄,更重要的是,它們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們沒有與我這個‘命運之神’對抗,而是忍讓與適應。當它們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洞口被堵死這一事實時,它們就很快地適應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於拚搏、廝殺的猛獸,如獅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況大多岌岌可危,因為它們與螞蟻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奮鬥的另一層力量——適應。”
教授說:“適應環境本身就是奮鬥的組成部分,隻有在此基礎上開辟戰場去對抗,生活才有勝算的光明。好了,祝你們奮鬥成功。”
心靈智語
“得之難,失之易”,信任的建立是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而毀滅信任也許就隻需一手指的力量。
信任,是非之間的條件。
信任,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溝通。
自我保護是人或動物生存的本能,也是生活保障。
人生的抉擇
佚 名
周國平先生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複活。有人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複活。
哲學家聽說了這個故事,也感到疑惑難決,他就去問農民。農民告訴他,他救人時什麼也沒去想。洪水襲來,妻子在他身邊,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上遊。待返回時,孩子已被洪水衝走了。
讀到這個故事時,我被這個農民打動了很久,我從內心深處佩服這個農民。
這個農民沒有文化,也不懂哲學,更不懂人生的抉擇一類的命題。因而當洪水襲來,他就沒有去考慮如何抉擇的問題。他隻是知道要趕快救人。救人就不能舍近求遠,隻是盡己之力把處於危險中的人救到山坡上。
這個農民如果進行了一番抉擇的話,事情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呢?
洪水襲來了,妻子和孩子被卷進漩渦,片刻之間就要沒了性命。而這個農民還在山坡上進行抉擇,救妻子重要呢,還是救孩子重要呢?
我想,也許等不到農民繼續往下想救妻子還是救孩子的利弊,洪水就把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衝走了。
在生活當中,有許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機會和時間進行抉擇。
有人總喜歡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再三權衡利弊,猶猶豫豫,舉棋不定。結果,待到想好了去做的時候,早已時過境遷,機會已經沒有了。
把手頭的機會抓住,這是至關重要的。最靠近你的機會,就是最重要的和最迫切的。把手頭的機會抓住了,就等於把一切機會都抓住了。因為,過去的機會已不複存在,而未來的機會總是要一步一步才逼近你身邊的。沒有到來之前,你縱然絞盡腦汁,也是徒勞枉然。
人生的抉擇是最困難的,也是最簡單的。困難在於你總是把抉擇當做抉擇。簡單在於你別去考慮抉擇的問題,隻是動手去做。
人生的抉擇,一直困擾著無數的文化人。可笑的是,這個沒文化的農民,可以做我們這些文化人的導師。
心靈智語
人生就像洪水一樣,來的猛烈,去的無影。
人生就像流星一樣,稍縱即逝,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