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恭喜!”洛陽城,內城一片繁榮,太尉府前更是人頭湧動,一個個豪車禦馬停拴在太尉府前,府前站著一個俊俏青年板著一張臉對著一個個笑臉陪對他的人,一旁的管事接過這些笑臉人手中的大大小小的盒子,客客氣氣的請他們裏麵走。
今天是個大日子,當朝三大巨頭之一的段太尉的兒子滿月,前來賀喜的人自然不少。
然而值得段太尉親自相迎的人身份自然不言而喻,所有來此的客人都對這位段太尉更加敬畏。
大漢皇朝有得道者曾言大漢將亡於桓、靈二帝寵信宦官,因為二人寵信的宦官不在少數,帝王死後都會被上諡號,漢桓帝也是如此,他的諡號“桓”字代表了大漢皇朝在他死後對他的官方評價。
要不是段太尉殺的亂政黨羽,現在大漢還不知道是誰的天下呢!
但你能說漢桓帝是個壞皇帝?他的一生,其實是勤於政事的一生,也是武功赫赫的一生。導致他死後蒙上惡名的,正是由他掀起的第一次迫害士大夫的黨錮運動。
就像現在的朝堂一樣,朝臣除了依附宦官一派外,便是黨人或者心慕黨人之人,便是少數官場老油子也是對黨人心生同情,是以即使經過前後兩次黨錮之禍,黨人依舊是朝堂不可小覷的勢力,大漢皇朝第一代皇帝種下的惡果在這時候已經逐步顯現了。由此,也可看出黨錮之禍,除了皇帝受了宦官讒言以外,未嚐沒有清除黨人勢力的原因。
而段太尉卻敢直接擒拿亂政宦官,還將那些宦官滅殺,斬落頭顱,而且連皇帝都不會說些什麼,由此也可見他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和他的手段。
他曾揚言終有一天會殺盡所有宦官,因為他們中全部居心裹測!此言一時激起千層浪,朝堂諸公紛紛再次關注起這位年輕的太尉,紛紛怒視皇帝身邊宦官,因為朝中官員有數位本乃無名之輩,卻因攀附宦官而得議郎之職。宦官勢大,現在出言,不會被宦官再次挑事打擊嗎?
大家怎能忍受,蘇不韋一事是已逝“八顧”領袖郭林宗出言定義其無罪,是以紛紛諫言此事不妥,而宦官一係,見那議郎上奏,隻以為乃是張讓、趙忠等人吩咐,因此極力請旨徹查,一時間朝堂吵得不可開交,最後無力控製的劉宏直接退朝這才稍安,隻是事情已經出了,黨人會看在皇帝麵子上放過宦官嗎?
就在朝堂諸公下朝竊竊私語,討論如何應對宦官反擊時,這位現在的太尉那時候的司隸校尉段熲段紀明,他則一言不發,在考慮如何向皇帝請奏懲處蘇不韋。本來蘇不韋拒絕其征辟,讓他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已決定派人滅之,未想今日竟有如此良機,若是朝堂之上定其罪,報仇豈不是輕而易舉?
伏泉知道此事,心中鬆了一口氣,隻要朝堂注意力不放在宋酆兵敗便好,待得外朝與宦官爭論完,估計宋酆也該用一場小勝堵住眾人之口了。至於那諫書議郎,在他看來應是宋後安排之人,而為何其依附宦官,隻有其自己知道了。
時光悠悠,朝堂紛亂之事對伏泉來說為時尚早,他說到底隻能算是一個最高領導人欽點的預備官員,縱使有事他也難以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