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縣海拔4000米,最具氣勢的是因其藏式寶塔而聞名的白居寺和聳立於一座山峰之上的城堡。城堡在1904年的時候是英國侵略者的營地,一千多名誓死反抗的藏族人在這裏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城堡的腳下即是窄小的街巷縱橫交錯的江孜舊城。各家各戶大門都有著五顏六色的精美門楣,與拴在門口的牲畜一起,形成一幅別有風味的畫麵。與此同時,身著傳統服飾、鄉野氣息濃厚的婦女、房屋牆壁上晾曬的牛糞、販賣小塊幹奶酪的小販等,使我們仿佛回到了過去的歲月,留給我們無限遐想。
8月25日,藏獒、犛牛、聖湖和雪峰
藏族牧民最好的朋友無疑是藏獒,一種體型龐大、頸部有雄獅般鬃毛的黑色猛犬,其身高可超一米,體重可逾100公斤。在茫茫無際的草原上,藏獒勇猛地保護畜群免受野生動物的侵襲,忠誠地守護自己的主人免遭外界的威脅,成為牧民們最不可缺少的夥伴。
在25日從江孜前往拉薩的途中,我們在羊卓雍錯湖畔有幸看到了幾隻藏獒。它們並沒有對我們表現出凶狠的樣子,相反非常溫順,使我們很順利地跟它們拍了很多合影,實際上,這些藏獒是經過馴服專門用來與遊客合照的!聽說,一隻成年藏獒市場價格可達6萬到7萬元人民幣,而一隻幼年藏獒價格也在6000元到7000元。
西藏草原上另一種隨處可見的生物是犛牛,每隻市場價也可達萬元。在我們當天的行程中,沿著美麗迷人的羊卓雍錯湖岸,我們看到了成群的正在食草的犛牛和馬匹,旁邊守護著它們的正是忠誠的藏獒。
延綿幾十公裏的羊卓雍錯湖散發出一種醉人的藍,湖麵上倒映著周圍的雪峰,壯觀且迷人。在湖岸和鄰近的山穀中,金黃的青稞田圍繞著座座村落;遠處的湖麵上,一艘擺渡船在緩緩地來回穿梭。這已經是一艘現代的輪船,傳統的犛牛皮製成的船隻現在已經難覓蹤影了,盡管15年前我還看到過。西藏的湖泊都有著一種非比尋常的美,湖水富含特殊的礦物質,透出一種至純的綠色或藍色,神秘而聖潔。因此,西藏人將他們的湖泊稱之為聖湖。在傳說中,聖湖和旁邊的雪山成為夫妻,一起守護著美麗的西藏。
8月26日,青藏鐵路和納木措湖
昨夜,一場降雪使拉薩周圍的群山之巔印上雪痕,而拉薩市區僅僅是一夜風雨。清晨,雨仍在下,我們已坐上汽車一路向北,腳下的公路是一條穿越青藏高原的國道,最終可到達青海省的格爾木和西寧。
20多年前,我已經有過在這條路上旅行的經曆了,那時的我乘坐一輛破舊不堪的公共汽車,上麵擠滿了藏族人和來自青海的穆斯林。現在,展現在我麵前的已經是一條現代化的柏油公路,公共汽車、越野吉普和各式卡車在其上穿梭不止。更令人稱奇的是,幾十米之外,青藏鐵路這一工程學上的奇跡與公路並駕齊驅,一往直前。這條2006年通車的鐵路,已經為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工作中,我已經修改過很多有關青藏鐵路的文章,但是當我親眼看到這條鐵路在青藏高原的山穀間一路延伸、穿過一條條隧道,直至從高架橋上跨越我們腳下的國道時,我仍感到莫名的激動。在鐵路線的兩旁,西藏的犛牛和山羊悠閑地啃食著青草;而公路兩側,當地牧民們正賣力地向過往的車輛兜售著奶酪。
快到地熱資源豐富的羊八井,交通開始變得擁擠。我們轉向當雄方向,山穀一開始變得狹窄,車行不久之後,再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即是廣闊的草原,草原上牧民的帳篷星星點點。遠遠地,湛藍的納木錯湖熠熠生輝,幾乎占據了我們全部的視線。四周,高聳的雪山將這遼闊的聖湖緊緊圍繞。按照藏族的傳說,雪山之中,有一座一定是納木措湖的神仙愛侶。湖畔遊人如織,借旅遊做小生意的藏族人也不少,最引人注目的是傳統裝束的當地人牽著盛裝打扮的犛牛,熱情地招呼遊客合影留念。
依依不舍地告別納木措湖,我們在返回的途中看到了一個熱鬧的集市,身著傳統服飾的藏族遊牧婦女從附近的帳篷趕來,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饒有興趣地發現,附近的這些帳篷外竟然安裝有太陽能發電板!在這田園牧歌的世界裏,這一完全現代的裝備不由得引起我們這些來自城市的人連篇遐想。
在我們用午餐的當雄縣,我看到了一輛接送附近孩子上下學的班車。看上去,這些身著藍色校服的孩子們與他們城市裏的同齡人沒有任何區別,活力充沛,歡聲笑語不斷。但是,他們多了一份特質:在這遼闊的草原之上,他們有著更加自由和精彩的童年。
8月27日,新西藏:快速路、新民宅、現代化的學校和觸目可及的綠色
在西藏的10天時間裏,我們在山穀和草原之間奔波了2400公裏。應當說,如果沒有北京—拉薩的直飛航班和幾乎遍布西藏全境的柏油公路,我們的旅程將會艱苦得多。
大概15年前,我來西藏的時候,通往中尼邊境樟木鎮的“318國道”還是坑坑窪窪的土路。而現在,這條公路已經成為一條柏油鋪就的快速交通動脈,汽車可以輕鬆地穿越山穀、草地和村莊。我很高興地看到,很多村子裏的民宅都是新建的,盡管樣式依然傳統,但都接通了電和電視。太陽能發電板隨處可見,有的甚至就聳立在牧民的帳篷之外。在大一些的村子裏,最現代的建築往往是學校。校園裏,身著藍色校服的孩子們就像城市裏的學生一樣,盡情地在操場上玩耍嬉戲。
我們了解到,藏族的父母們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就像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一樣,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業有成,能夠過上比他們更好的生活。但是,在處於世界屋脊的西藏,由於大部分的藏族人都是農民和牧民,他們對未來的憧憬更有特別的意義,他們都希望將來的生活能有質的飛躍。在日喀則,我遇到了一位畢業於西藏大學畜牧係的藏族小夥子。他的父母都是農民,他也想成為一名獸醫,但是,他希望能夠在城市裏生活。
我們的司機也來自農村,經過20多年的辛苦拚搏,他已經在拉薩買了自己的房子,也有了兩個子女,並且希望供養他們讀書成才。麵對現在的生活狀況,他覺得自己過得非常幸福:他現在收入不錯,遠景來講他還想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越野吉普,帶領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內地和國外的遊客飽覽西藏的山山水水。他當然也對西藏道路狀況的改善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曾經灰塵飛揚的土路現在變成平坦的快速公路,道路兩旁甚至還栽種了挺拔的綠樹。
實際上,西藏在環境保護方麵的努力是顯而易見的:公路沿線和河堤兩岸都種植了成片的樹木,既為了保持水土,也為了減輕雨季時河水的泛濫。在雅魯藏布江拉薩至日喀則段的兩岸,這種植樹造林的效果尤其明顯。致力於環境保護實際上是中國政府全國發展規劃的一個重點,西藏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將來可以在西藏看到更多的綠色和更藍的天空。
據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白瑪赤林介紹,出於保護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考慮,自治區政府作出了關閉境內所有金礦和禁止其他礦物開采的決定。而在此之前,除了合法的開采以外,許多人鋌而走險用非常粗暴的方式開采礦物,對環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害。我們還了解到,西藏正著手嚴厲打擊偷獵藏羚羊的行為,並為藏羚羊建立專門的保護區。另外,為了保護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自治區政府還取消了修建一條通往珠峰大本營高速公路的決定,盡管其初衷是為了給遊客和登山人員到達這裏提供方便。我對此完全讚同:西藏這片世界上最珍貴的土地之一,應當盡可能地保留它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致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精神遺產。追求捷徑,有時是毀滅一切的罪魁禍首。
西藏的城市化進程也正在變得更加迅猛,這一點在拉薩、日喀則和江孜顯得格外突出。這些城市的領導者們正著力在拉薩舊城中心之外建造現代化的新式小區,以保護古城的曆史舊貌。在日喀則期間,我發現紮什倫布寺周圍的區域都經過了整修和美化,寺廟本身也得以修繕,因此,我們在那裏的遊曆也變得更加令人難忘和愉悅。
在因世界曆史文化遺產布達拉宮和大昭寺而聞名的拉薩,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其舊城中心也經過了大規模的修繕。在我的記憶裏,圍繞大昭寺的八廓街雖然地方特色濃厚,但那裏的藏式建築非常破舊。而現在,整條街得到了很好的修整。布達拉宮也經曆了很大的改變:多年以前,這座雄偉的宮殿前麵是傳統民居和小巷縱橫交錯的雪城區,隨處可見羊和狗等牲畜自在悠閑的身影。現在,很多非古代的建築都被拆毀了,隻留下兩所印經院,幾座馬廄和管理人員的辦公場所等,而原來遮擋住布達拉宮的正門和城牆的一排旅遊紀念品商店也已被拆掉。如此一來,布達拉宮驕人的身姿得以更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麵前:站在布達拉宮對麵的廣場上,你可以完全領略到這座宮殿的壯觀與雄偉。每天會有成群結隊的朝拜者來到這裏,他們隻要象征性地交1元錢即可進入,而普通遊客需要花100元購買門票。
傳統沒有改變,藏族信眾一如既往地繞著八廓街、林廓(林廓:Lingkor是古老的巡行路線,可以通往拉薩城的各個朝聖地點。)以及拉薩市內大小寺院虔誠地轉經祈福。這裏的傳統宗教節慶也得以保存,例如哲蚌寺規模宏大的展佛。雪頓節的第一天,我們有幸與成千上萬的藏族信眾一起親眼目睹了這一盛況。與此同時,寺廟裏的喇嘛們也在不斷精通他們的學業。除了研讀經書以外,他們還學習漢語和英語,對於西藏這樣一片遙遠的土地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的標誌。我們遇到的喇嘛都表現得非常活躍且渴望學習,有人甚至能夠講流利的漢語和英語。這就是新西藏:年輕人無論信教與否都熱愛他們的傳統,與此同時也以非常開放的態度接納和麵對世界。他們有著堅強的信念要大力發展生長於斯的土地,使它無論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變得更加富饒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