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品的收集、整理和彙總成冊,要歸功於我的妻子陳之秀,因為是她大刀闊斧地砍去了我一半以上的初選作品,使得這本書的體例更加統一,內容更加精粹,更加完善,也為我藏了不少“拙”。在文學創作方麵,她比我有成就,是我的老師,我甘拜下風。
收在這裏的14篇作品,是我在近3年左右的業餘時間裏創作的,而一多半的內容寫的是遠古(先秦)時期的事情,這是我的興趣所在,也是我的心血所在,我比較喜歡的作品《神女》、《穀神不死》、《赤鬆子與女娃》、《話說西王母》、《一個氏族的史詩》和《聖人與大盜》都屬於這一時期。
也許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這本集子中的許多作品都與愛情、婚姻、生育有關,這與我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我自部隊轉業後,一直從事人口與計劃生育方麵的新聞報道工作。說實話,一開始接觸這些內容時,我還有些不正確的認識,認為這項工作不適合一個男人做,甚至在采訪時還有些羞於啟齒,不好意思,但從事這項工作時間越長,我越覺得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並不隻是控製人口數量,而是生育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生育文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我已不滿足於用新聞體裁來反映這一題材,而是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資料積累,把它擴展到學術研究方麵。我向國家人口計生委宣教司和中國人口學會共同舉辦的生育文明研討會提交的一篇論文《〈說文解字〉中所反映的遠古生育文明》還十分榮幸地獲得了二等獎,由中國人口出版社收入研討會的論文集出版。除此之外,我又試圖用文學的形式來表現這一題材,這本集子中的有些作品,就是我在采訪中得到的靈感,如《行不得也,哥哥》等。
雖然這本集子中精品匱乏,但“敝帚自珍”,它凝結了我的夢想和誌向,許多作品都是我從事曆史文化及生育文明研究的“副產品”,也貫穿了我偏愛“野史”的個性。在這裏,特別要感謝的是我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學者葉舒憲先生,明眼人不難看出,我的好幾篇作品的“靈魂”都是從葉先生的學術著作裏“偷”來的,好在“竊書者不為偷”,而且我指出了它的來源,也就相當於論文中的引文腳注吧。
如今,我已與寫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會在今後的日子裏不斷地耕耘,不斷地邁進,用我的筆書寫更好的文章,書寫更好的人生。在此,我謹向守在我身邊、支持我創作的妻子表示感謝;向為我提供了發展空間的中國人口報社的領導和同事們表示感謝:同時也衷心地感謝所有支持和幫助過我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