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漢朝,我來了(1)(1 / 3)

開顱手術

隨著景帝的謝世,劉徹這才真正意義上地登上了帝位,到達了權力的頂峰。

從七歲成為太子,到十六歲登上帝位,劉徹在預備役學了九年本事。

九年的預備役訓練讓劉徹知道,自己是一支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隻能是自己。

很多事情即將發生,很多人的命運即將改變。

當年的劉徹曾經從朝堂之下仰望過父親,曾經近在眼前的眉眼,一旦換上這個舞台,劉徹便覺得父親遙不可及。

這一段遙不可及的路,劉徹走了九年。

大漢朝年輕的新皇帝,剛一上台就勢如破竹,然而這滿朝文武在劉徹眼中,就是幾張生硬的麵孔和一堆拗口的名字代號而已。

昨天大家還萍水相逢,今天就讓我和你坐熱炕頭?掏心窩子?

張三,你去管朕的錢。李四,你去用朕的兵。你誰啊你?

不行,得換血。

重新換血你也得和大腦商量吧,否則的話,這大腦不認你這個血型也是白搭,劉徹倒是省了這麻煩,直接把大腦換了。

開顱!手術!

於是,大漢朝迎來了又一次的人事大變動。

前麵已經說過,周亞夫已經被景帝生生壓下去了,“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這是周亞夫的悲劇,卻也是景帝的不得已。景帝想管的畢竟是他死後的事情,然而人間的事情,他再也管不了了。那麼現今丞相之位就是景帝非常信任的臣子——衛綰。

當今皇帝是你的徒弟,故去先帝又非常信任你,這個衛綰看來是陰陽兩吃,混哪條道都不成問題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個上手術台的人就是衛綰,他不是被人押上去的,而是自己走上去的。這個衛綰放著大好前途不走,偏偏在這個時候因病辭職,這樣看來也是激流勇退啊。

衛綰的為人怎樣,前麵我們已經有所了解,他雖然官居丞相,但實話實說就是一個通氣管,也就是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然而人家就憑這一種技術含量極低的本事而做到了丞相,這就足以說明衛綰的本事。

你能說衛綰這官做得失敗嗎?人家全身而退,並且是自然死亡。

作為一個丞相、一個開朝元老能夠全身而退、自然死亡就是最大的勝利了。

做官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拿最多的銀子,惹最少的事。

您又該問我了,那些篡權奪位的臣子又該怎麼解釋,我隻能說,人家謀的不是做官,人家謀的是造反。

我們來了解一下漢朝當時的官僚機構。省得一幫老頭在那裏,您覺得哪個老就哪個官大。下麵以列表的方式向大家介紹,雖然生澀,但一目了然(排名隻分先後)

漢代的官職製度是三公九卿製。

三公:

1.丞相——居百官之首,工資福利最高;和皇帝關係最鐵;幫助皇帝處理國家政務;愛好開會;有選取國家公務員的權力;有彈劾百官和執行誅罰的權力;凡有重要的政事以及財政等方麵的重大的事都必須和丞相討論。

2.太尉——全國最高的軍事統帥,又稱:大司馬、太傅、大將軍。太尉是朝中僅次於丞相的官職,但是地位和丞相相同,(所以,太尉和丞相吵架也算不上什麼以下犯上。)他是最高的武官職位。

3.禦史大夫——又稱:大司空、太保,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職權,也就相當於丞相秘書,不同於女秘書的是他可以對包括丞相在內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動進行監察。

隻有這個方陣中的人才有資格觸碰到國家真正意義上的最高機密。

九卿:

4.奉常——掌管國家的禮儀。

5.光祿勳(郎中令)——主管宮廷內的警衛事務,但是實際的權力不止於此。

6.中大夫——掌管皇帝的警衛。

7.太仆——掌管皇帝的車馬。

8.廷尉——掌管國家的監獄。

9.大鴻臚——掌管國家的外交。

10.宗正——監督皇帝的親屬。

11.大司農——掌管國家的財政和農業。

12.少府——管理皇帝的個人小金庫。

下麵即將登場的人,大家可以對照此表來看此人的直接殺傷力,如果在此表中找不到的話,那麼這個人的確不在權力的第一陣營中,但是這並不能表明此人的貢獻和影響就比別人小。

從上表可以看出,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而漢代的丞相一般也都是給那些元老級人物來做的,但是看戲不能隻看上午戲而不看下午戲。

這些風光無限的開朝元老能善始善終的往往是少數。

下麵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說來奇怪但又不足為奇的現象。

首先,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不想讓多人知道的秘密,皇帝也不例外。就像你有一天成名了,你還會喜歡你那些打小和你甩著鼻涕偷人家果子的朋友嗎?尤其是當你成為一位溫文爾雅的名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