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裏,地上的小草吐著綠芽,山上的迎春花吐蕾綻放,煞是好看,小河清澈的流水歡快的流淌著。
張紙架著馬車,蔡倫坐在上麵,翠兒像一個小孩,不時地在河邊奔跑,時不時地撈起河水嬉戲。張紙看著翠兒歡快的樣子,回頭問蔡倫:“蔡大哥,你說你這次把你說的那個叫紙的東西造出來了,你高興不高興。”
“你說呢?”
“反正我挺高興的,你是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這次回宮不僅皇上要獎賞你,京都的那些文人,不,是天下的文人都要感謝你,你為他們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是啊,我們的紙造出來以後,的確解決了寫字寫書的大事,將來那些文人,學者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
“蔡大哥,你上次說,雷公造碗讓後人都記住了他,那我們造出了紙,我們的後人以後能不能記住我們?”
“隻有對人類做出了貢獻,不管事情有多大,人們都不會忘記你的。”
“那你說人們以後也會為我們立碑蓋祠嗎?”
“張紙你怎麼老是想的這些事,我認為人隻要來到這個世上,就要活得有意義,就要想著為人們做點什麼,至於樹碑立傳那都是後人們的事,我們隻是把我們的事做好就行了。”
就在這個時候,翠兒不知在河邊發現了什麼,蹲在地上仔細看,等她抬頭發現馬車走遠了,她就在後麵大聲喊:“等等我。”
她邊跑邊喊,張紙回頭看了一下,就把馬車停了下來,翠兒氣喘籲籲地跑了上來,並且埋怨著:“你們也不等等我。”
張紙見翠兒跑的頭上的汗都出來了,就笑著對她說:“讓你坐車,你非要自己瘋跑,這回跑累了吧,來快上車,到京都路還遠呢。”
翠兒把手遞給蔡倫,蔡倫也伸出手,把翠兒拉了上去,蔡倫看到翠兒頭上的汗,關切地問:“跑累了吧。”
並且從衣袖裏拿出一塊絲巾替翠兒擦汗,張紙看到這一切,趕忙回頭,吆喝牲口,翠兒見蔡倫替自己擦汗,流露出甜美的微笑,她不由自主地把手放在了蔡倫的手上。
京都的皇宮,文武官員等待上朝,就聽宮中主持喊道:“文武官員進殿哪。”
蔡倫也穿官服隨眾進殿,眾人進殿後,不一會兒皇帝從旁邊走了進來,各位大臣見到皇帝,都俯首施大禮。漢和帝劉肇威嚴地坐在龍椅上,主持太監喊道:“皇帝登坐,各位大臣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蔡倫左右看了看,上前一步向皇上施禮:“叩見皇上,臣有事奏。”
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看到下麵是蔡倫,立刻來了精神,他問蔡倫:“哦,是蔡尚方,你不是去研製你的那個什麼東西,今日上朝,看來是有好事要奏了。”
蔡倫抬起頭,微信著說:“正是,前些日子受皇上之命,專心研製替代竹簡,寫字的東西,經過多日的探究,現在有了一些眉目,臣準備了一個奏折,請皇上過目。”
蔡倫說著就把寫好的一個奏折用雙手呈上,皇上見蔡倫手舉奏折,用眼神示意旁邊的主持太監,太監走下台階,把蔡倫的奏折傳給了皇上,皇上見到蔡倫用他做的東西,製作的奏折,感到很新奇,他拿到手裏反複看著,當他看到蔡倫,在上麵工工整整地寫的“奏折”兩個字,他笑了,然後對蔡倫說道:“看來蔡大人是一個有心人。”
蔡倫聽到皇上誇自己,把頭低了下來,心裏美滋滋的,皇上見蔡倫低著頭,就問蔡倫:“蔡大人,你還有沒有你做的這個東西,讓眾位大臣都看看。”
蔡倫聽到皇上問自己,趕忙回答道:“有,有,下官有所準備。”
說著他從懷裏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一卷東西,分發給周圍大臣,各位大臣拿過蔡倫遞給自己的東西,一個個都很好奇地看著,皇上仔細讀了奏折上的內容,看得出很滿意,他說道:“看來蔡大人沒有辜負朕的期望,這個東西做的很好,朕剛才看了你的提議,把這個東西就叫紙或者紙張,理由是你在叫張坡的地方做出的,朕準奏就叫紙吧,也是終止用竹簡的意思。至於你提到的張坡,朕以為就把紙的數子單位叫張,以後就按“張”記數了,這個紙怎麼寫,眾位大臣可以商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