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龍說趙太後
公元前265年,秦國攻打趙國,接連攻下三座城池。當時孝成王剛登位,太後當政,秦軍加緊進攻,趙國隻好向齊國求救,齊國有一個要求,一定要長安君去做人質,才肯出兵。長安君是太後的小兒子,最受趙太後寵愛,太後不忍讓他去當人質,就沒有答應齊國的要求。齊國不肯發救兵,趙國大臣極力勸諫,太後對左右大臣說:“誰還敢來勸說讓長安君作人質,我一定吐他一臉口水。”
眾臣無法,於是請左師觸龍去勸說太後。左師觸龍拜見太後,太後氣衝衝地等著他。到了太後麵前,觸龍說:“老臣腳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沒來看您了。又總擔心太後的貴體有什麼不舒適,所以想來看望您。”太後說:“我全靠坐輦走動。”觸龍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後說:“吃點稀粥罷了。”觸龍說:“我近來也不想吃東西,隻是勉強走走,每天走上三四裏,卻也逐漸增加點食欲,身上也比較舒適了。”太後說:“我做不到。”太後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觸龍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愛他,希望能讓他遞補上黑衣衛士的空額,來保衛王宮。”太後說:“可以。年齡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但我想趁我還沒入土就托付給您。”太後說:“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婦女還厲害。”太後笑著說:“婦女更厲害。”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太後說:“您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觸龍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些。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摸著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這是惦念並傷心她嫁到遠方,也夠可憐的了。她出嫁以後,您也並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時,一定為她禱告說:‘千萬不要被趕回來啊!’難道這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太後說:“是這樣。”觸龍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趙太後說:“沒有。”觸龍說:“不光是趙國,其他諸侯國君的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趙太後說:“我沒聽說過。”觸龍說:“這些人近的災禍落到自己身上,遠的落到子孫身上。難道是國君子孫中封位的人都不好嗎?不過是地位尊貴而無功勳,俸祿優厚卻無勞績,而且擁有太多珍貴器物罷了。如今您抬高長安君的地位,封給他肥沃的土地,賜給他許多貴重器物,卻不趁現在讓他為國立功,等有朝一日您離開人世,長安君靠什麼在趙國安身呢?老臣以為您為長安君考慮得不夠長遠,所以說您愛他不如愛燕後。”太後聽完,恍然大悟,於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作人質,隨後,齊國馬上派兵來救援趙國。
俗話說:“良言一語三春暖,惡言一句6月寒。”這就是說,說話要有所講究,話語像三春的太陽溫暖人心,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觸龍說趙太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觸龍的成功,除了高超的語言技巧外,更在於他深切地了解對方的心理;同時,也由於他理論的正確,確實是在為國家安危著想,確實是在為長安君作長遠打算。
茅焦冒死諫秦王
茅焦是齊國人,被秦始皇封為上卿,他最大的貢獻是為秦始皇爭得一個好的名聲。在古代,一個好的名聲是十分重要的,它所取得的社會效益也是極大的。
當初,秦王嬴政即位時,年紀還小,太後時常與文信侯呂不韋通奸。秦王一年年長大,文信侯恐怕奸情被發覺,禍患連及自己,於是假稱自己親近的舍人嫪毐是閹宦,將他引薦給太後。太後很寵愛嫪毐,而且與他生下兩個兒子,並封嫪毐為長信侯,將太原作為毐國,政事都由嫪毐決定。一時間,遊走於各國的遊士們請求做嫪毐官府舍人的很多。秦王身邊的官員中有與嫪毐爭執過的人,控告嫪毐根本就不是閹宦,秦王下令司法官吏嚴查嫪毐。嫪毐十分恐懼,假托秦王的玉璽調發軍隊,想進攻蘄年宮作亂。秦王派相國昌平君及昌文君率軍攻擊嫪毐,嫪毐兵敗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