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巴爾紮克作品精選(1)(1 / 3)

長篇小說

《歐也妮、葛朗台》

1、故事梗概

在法國西部有一座蒼涼、陳舊的老城——索漠城,城中居住著當地首富葛朗台先生,他發家的故事在索漠城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是個富裕的箍桶匠,40歲時娶了一位有錢的木材商的女兒為妻。1789年共和政府在索漠地區拍賣教會產業時,葛朗台用自己的積蓄和妻子的陪嫁買到了一座舊修道院、一個葡萄園和幾塊農田。在拿破侖執政時,他成了市長,越來越富。1806年他又從嶽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的外婆等人那裏繼承了大批遺產,這時,他已擁有一座舊修道院、100英畝的葡萄園和十幾處農田,還有他住的房子。1811年,他買了附近一個破落貴族的財產,於是葛朗台先生得到了新的貴族頭銜,成為索漠城中“納稅最多的人物”。

葛朗台善於經營,精於理財,並且以吝嗇著稱。他生活簡樸,或者說是苛刻。家裏從來不買肉和蔬菜,由佃戶送來,餐桌上也從來沒有美酒佳肴,但他的言談、舉止卻為當地人所效法。葛朗台家裏有太太、女兒歐也妮和仆人拿儂。老葛朗台對待太太就像使喚仆人一樣,雖然太太給他帶來了30萬法郎的遺產,但葛朗台給她的零用錢每次從未超過六法郎。“他的妻子早已給他壓迫得成了百依百順的奴隸,在生意上卻是他最合適的擋箭牌”。拿儂的“長相似乎醜得嚇人”,但很有力氣,她包下了所有家務,對主人忠心耿耿。當年因為其貌不揚,找不到人家落腳,葛朗台卻因年薪極低而雇了她。女兒歐也妮在家如同女工一般地勞作,每當歐也妮過生日時,她能得到父親給的一枚金幣、母親給的一套冬裝和夏裝。每到新年,葛朗台都要心滿意足地看看歐也妮曆年積攢下來的、發著黃燦燦光輝的金幣。

除了購買十分必要的生活用品外,葛朗台對家裏的一切開支都精打細算,非常吝嗇。如每天都要仔細盤算之後才拿出全家要吃的幾塊方糖、幾塊黃油、一條麵包;為了節儉,每年的11月中旬以後才能生火取暖。他的家人就像房客一樣住在他所“恩賜”的陋室裏。

歐也妮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索漠城的人都想知道歐也妮會嫁給誰。當時有兩個競爭者向她求婚,一位是克羅旭先生,本地公證人的侄子;另一位是台·格拉桑,本地銀行家的兒子。1819年歐也妮過生日那天,這兩位求婚者都帶著稀有的珍品來到葛朗台家裏,為歐也妮的生日獻盡殷勤。傍晚時,隨著一陣意想不到的敲門聲,一位不速之客——葛朗台的侄子查理·葛朗台來到索漠城,他是按照父親的吩咐來到伯父家住幾個月的。查理的父親是巴黎商界的巨子,積蓄了一筆財產。因此查理一身巴黎人打扮、擺出巴黎人的派頭,以此表明自己的身份高貴,衣著的不同凡響。

歐也妮對於查理的到來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歡迎這位客人。她一反常態,不顧父親的老規矩,為查理燃起了火爐和蠟燭,還動用了其它奢侈品。查理到來的當天晚上,就把父親的信交給了葛朗台。查理的父親在信中雙淚長流,述說自己因為破產,無顏於世,惟有一死求得解脫。臨終托孤,乞求葛朗台能以父親的身份承擔起照顧查理的責任。看完信後,葛朗台表麵上若無其事,內心卻盤算著怎麼樣將查理這個包袱甩掉。當時查理對信中的具體內容還一無所知。第二天,當查理知道了父親的破產和自殺的消息後,極度的震驚和悲傷使他失聲痛哭,幾天沒出門。最後他給巴黎的朋友寫了封信,求他幫忙把家產賣掉還債,並打定主意,離開索漠城自謀生路。他給了歐也妮和她的母親以及拿儂一些小玩意兒,葛朗台一邊貪婪地看著,一邊卻說要鑒定一下真偽。他對女兒和妻子說,等查理父親的事一有結果就馬上讓他離開索漠。

查理覺得家裏破產有損自己的榮譽,葛朗台也因為同姓的兄弟落到這般境地而感到有失體麵。於是,他挖空心思想好了一套詭計:委托本地銀行家台·格拉桑先生去巴黎處理死者遺產,將部分債款償還債權人,其餘的按預定計劃長期拖延。這樣既能保全名譽,又不花一文錢。並且,通過銀行家在巴黎的公債買賣,自己還淨賺了一大筆錢。

這時歐也妮在和查理的朝夕相處中,在查理風流倜儻的舉止吸引下,已墜入查理的情網。她同情突遭不幸而又身無分文的查理,因此決定把自己積攢的6000法郎金幣送給他作為去印度做生意發財的本錢。查理回贈給他一個家傳的鑲金首飾盒,兩人私定終身。海誓山盟後查理離開了索漠。

新年來到了,葛朗台按照慣例又要看看女兒積攢的金幣,歐也妮的母親在極度的恐懼中一言不發,因為她知道女兒的秘密。盡管歐也妮也搪塞、否認,但葛朗台還是猜出了金幣的下落。暴怒之下的他把女兒軟禁起來,終日以幹麵包和清水充饑。葛朗台的妻子也因驚嚇臥病在床,但葛朗台對女兒不理不睬,極盡折磨之道。

不久,索漠城裏的人們對葛朗台家的事情議論紛紛,公證人克羅旭先生告訴葛朗台,如果他妻子死了,財產必須重新登記,而隻要歐也妮堅持分財產的話,那麼他的財產就必須分掉。莊園裏的人也在議論,說葛朗台的太太患了心髒病,快要死了,並受到丈夫的虐待。葛朗台聽到這些話意識到他將會失去一部分財產,便一反常態地乞求母女倆的寬恕。妻子死後,葛朗台又設了個圈套,讓歐也妮把她的那份財產劃到了他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