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悲劇童年(2)(3 / 3)

我在家庭的懷裏和在學校裏遭受到的那些痛苦,現在變換了一種形式,在利辟特寄宿學校同樣也落到了我的頭上。我父親從來就沒有給過我零用錢。我的父母親一想到我有吃有穿,腦子裏裝滿了打丁文和希臘文,他們就感到心滿意足了。我一生在寄宿學校裏認識了上千名學生,可是我記不起來,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這樣的例子,它能說明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同樣如此冷漠無情。

即使是在這兒,巴爾紮克也表明自己不是個好“學生”,這顯然是由於他內心裏有一股抗拒情緒。對此,父母親很生氣,因此又把他送到另外一所學校。在那裏,他的成績也沒好多少;在拉丁文方麵,大約有三十五名學生,他的成績排名第三十二位。這個結果越來越加重了母親對自己兒子的懷疑心情,她覺得他是個“廢物”,是個不可救藥的孩子。因此,她用一種十分悲傷和自歎命薄的調子——這種調子使巴爾紮克五十歲時還感到絕望——給已經十七歲的孩子奧瑙利寫出以下這封了不起的尺牘:

親愛的奧瑙利:

我無法找到強烈的詞語來描述你給我造成的傷心痛苦。我在為自己的孩子們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理應盼望他們能使我幸福,而你實際上卻弄得我感到非常不幸!

善良、可敬的讓賽先生通知我,你在翻譯方麵成績下降到了第三十二位!!!他對我說,前幾天你又在學校裏調皮搗蛋了。因此,我期望日後所能得到的一切歡樂如今又變成了泡影……

本來我們要明天八點鍾見麵:我們原打算一塊兒吃午飯和晚飯,好好聊聊天,述說述說各種事兒。可你不用功,盡是胡鬧,荒廢學業,這一切注定讓我任憑你領受你應得的懲罰了。此時此刻,我的心是多麼空虛啊!對我來說,路程看來是多麼遙遠啊!我對你父親一直瞞著你得到的壞名次,因為,不然的話,你禮拜一肯定無法獲準出來,盡管你出來是為了有益的目的,而絕非為了叫你快活。舞蹈老師明天四點半來。我會派人來接你,課後再叫人送你回校。要是我換個樣子對待你,那我就會違背我為了愛自己的孩子們而加在我頭上的職責。

不過,盡管有母親的所有這些不祥預感,這個遭受痛斥的年輕人不管怎樣還是完成了學業。1816年11月4日,他可以作為法學專業的一名學生,在大學注冊了。

1816年11月4日這一天,理應成為這位年輕人結束苦役時期的日子,理應成為他獲得自由之曙光的日子。此時,他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樣獨立地從事自己的學習,把空餘時間用在自己的消遣或愛好方麵。可是,巴爾紮克的父母親卻持另外一種看法:一個年輕人不應該有自由,不應該有任何空餘時間;他應該去掙錢;如果他白天有時在大學聽聽課,晚上可以學習法律大全,那就足夠了;另外,白天他還應該有個職業。隻是要為自己的前程著想,不可浪費時間!隻是不要亂花不必要的一分錢!因此,巴爾紮克這名學生,一邊在大學讀書,一邊又充當居揚奈·德·麥爾維葉先生的律師事務所裏的書記,開始幹些苦差事——順便說一句,這位律師是他的第一位上司,一個使他敬佩的人,後來巴爾紮克對他感恩不盡,把他描寫成戴爾維葉,使他永垂不朽,因為這位律師富有才智,熟知這位書記的能力,而且十分慷慨,和這個比自己年輕好多的人交了朋友。兩年之後,巴爾紮克被安排到一個名叫巴賽的公證人身邊,他是他家的朋友。這樣一來,他那作為一名中產階級之公民的前程顯然完全有了保證。1月4日,這位總算變得“正規”了的年輕人,獲得了學士學位;不久,他就會作為這位可敬的公證人的助手而發揮重要作用,而且,要是巴賽上了年紀,或是過世了,這個年輕人就將接過律師事務所,接著就會結婚,當然是和富足且有地位的家庭之女結婚。這時,多年來壓抑和克製著的反抗烈火終於在巴爾紮克的內心熊熊燃燒起來。1819年春,有一天,他突然從公證人事務所的凳子上跳起來,拋開了已經開始處理的滿是塵土的卷宗。這些東西沒有給他帶來一天的自由和歡樂,他永遠受夠了。他毅然昂起了頭——生平第一次——違背自己家庭的意願,直接宣稱:他不想當律師,不想當公證人,不想當法官,不想當任何公務員;他根本就不想有個資產階級的職業!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作家,憑借他未來的傑作,獲得獨立、財富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