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去前麵酒樓吧!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莊毅笑著邀請道。
眾人當即一起去了城南的柳城酒樓,此時並不是用膳的時候,便隨意點了一些糕點、果脯及茶水,頗為隨意地聊了起來。果然如莊毅所料,最終話題還是轉到營州以後的治理政策上來。
戶口已經初步清理一遍,誰家有多少田產,隻需查一下戶籍名冊,莊毅就知道了,但是這方麵的事,他暫時還不想理會。而且營州隻缺人,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小戶人家也都有地可種。但是稅收,今後是一定要恢複的,這個肯定收不起來多少。
重要的是商稅,而營州的一些大戶和官吏都有參與行商,事實上就是走私。這一點,今後絕對行不通,所有的商業活動,必須要納入到府衙正常的治理體係中來。當然,莊毅暫時還沒有出台正式的政令聲明,不過也在準備了。
莊毅與段忠實二人好言安撫了眾人一番,便讓他們自明日起到府衙上任,職務暫時隻能是錄事或書吏等,都跟著段忠實一起到書院授課或學習。至於李從佑兄弟二人,則安排為軍職,畢竟他們都是武人。
十來天後,天氣又再變冷,在一場冬雨後不久,第一聲小雪終於下下來了。好在城北的黑山堡和武安堡已在下雪前幾天裏相繼完工,但軍堡裏的各頂軍用設施還沒配齊,莊毅便暫時各調一百士兵進駐,直到明年開春再增加人手。
冬天來臨,政務也相對減少了,吏員們沒什麼事做,每天早上到府衙報個到,然後去柳城書院裏授課,到天黑時分,再送學員們出城,然後安排以大帶小,讓他們自己回家,一切都走上了正軌,井井有條。
政事減少了,但是武備卻不能鬆馳,開始加強了訓練。首先是軍製的問題,采用什麼樣的編製,莊毅經過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采用“二五製”。其實“三三製”,他也是想過的,但是太硬性,有點死板了,在這個時代那是要吃大虧的。
想想看,十二人一班,三十六人一排,一百零八人一連,三百二十四人一營,而營作為最基本的獨立作戰單位,比這個時代一營五百人少了近兩百人,完全就是劣勢,而且自己的士兵並不是扛槍推大炮作戰的,這樣肯定是很容易吃敗仗的。
但這個時代的軍製也不大好,編製太大了,即五營兩千五百人一個軍,十軍兩萬五千人一個廂,左右兩廂合為一個集團軍五萬人,這就顯得粗疏不夠精到了。這種廂軍製度,完全是由藩鎮手中演化而來的戰時編製,雖然也有一定的好處,可依據不同的作戰環境,隨時作出合理兵力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