廂軍製度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作為左右廂的主將,通常稱為都指揮使,或直接稱“廂主”,他們的兵權也太大,這樣作為一個集團軍主帥,隨時都有可能被架空,軍事指令的下達,非常依賴於左右廂主。
莊毅不打算采用這種廂軍製度,他可不想自己有一天,被下屬取而代之。看看河朔三鎮,殺將逐帥簡直是家常便飯,一代代的節帥都是依靠手中的武力,勾結前節度使身邊的都押衙,從而讓牙兵作為內應,幹掉節帥而自稱留後,然後朝庭鞭長莫及,隻得順水推舟了。於是,久而久之,便順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先做一個節度使?那太也小看莊毅的心思了,中原那種節度使有什麼玩頭,給他個節度使,他也未必有興趣。
他要的是一支強軍!一支有紀律、有思想、有靈魂、有信仰,能打勝仗的強軍!
當然,這種強軍就像傾國佳人一樣,可遇而不可求。
那麼,傾國佳人是什麼樣呢?她未必是多麼的美豔無雙,也未必是多麼的風姿妖嬈。但是,隻有懂的人,才會懂!
而強軍呢,隻要有心,一點點地做起來,誰說得不到呢?你若不知道,是因為你沒到境界,那隻是一層窗戶紙而已。
莊毅當然懂得這些,所以,他一直是能拖就拖,並不急著整軍,但現在是冬季,正是冬練三九的好時機,一旦等到明年開春,誰知道會不會有戰事呢。而且他還有一套製度需要時間來整合,然後施行下去,那就是監軍製度。
而這個時代軍中的“虞候”,實際就有那麼一點監軍的意思,卻是從營一級開始的,莊毅需要把這個監軍的根基紮得更深,監軍監到都一級軍官,還要擴大其權限,這樣才能把這個製度完善起來。
這樣便形成,都級有正副訓導,營級廢除了原來的營虞候,改設營監事。每營直管下屬都級十名訓導,這些訓導和監事的職能,主要是對都級以下各班軍官的任命進行審核和批複上報,對上級製定頒發的軍法條例,督促並實際執行,對官兵日常軍紀教化和軍事責任教化。
但兵貴精而不貴多,莊毅便是想走精兵路線的,否則,整個營州再征三五千兵,也不是問題。這樣留守在外的駐軍,像疊秀寨、白狼山的守捉駐軍軍官一時不能調回,便隻能行文通知他們自行整軍。但燕郡、汝羅等近處的軍官還能趕來,就先將手頭的軍隊整合了再說。
結合這個時代的軍製,莊毅全麵地進行了優化改良,取消伍長一級編製,以十人為最基本作戰單位。原有的低階官職基本保留,到營以上單位則有很大的變動。
定十人為班,設正副班長;五十人一隊,設正副隊正;百人一都,設正副都頭,正副訓導;五百人一營,設正副校尉,正副營監事;千人一團,設正副團都尉,正副團參議。
更高層編製是五千人一旅,萬人一師,萬人以上作為一個方麵軍,還可以萬人為獨立作戰單位,設立一到五萬不等的集團軍。相應的職務和散官,當然也一次設定齊全,隻待以後擴軍升級,便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