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9章 利涉大川(2 / 2)

“不妥不妥……這第一條就不行,幽州也設有鹽場,我們若大規模煮鹽,無疑是搶了幽州的生意,那會鬧出事端來!還有……”

經過邊續兩日早間議事,連番爭吵不休,逐條逐句商討後,總算被二人認可了,最終也都意識到一個問題,要想生財!得手裏有人才!

人才怎麼來?自己培訓麼,那黃花菜都涼了!莊毅親自去幽州招聘?他一個下巴無毛的小年青,頂天了也就一個兵馬使,讀書人又往往眼高於頂,有誰信得過?這個重擔還是落在了朱永濟的肩上。

兩日後,莊毅派安懷信領五人,騎馬護衛朱永濟乘車回河北,挖掘人才來遼東效力,順便將家眷一並接來,從此定居遼東。

諸事議定,依計而行,墾荒運動繼續,但卻不再是漫無目的地墾荒了。柳城的城池坐落在遼河北岸,而村落鄉寨卻基本上分布在遼河南麵,田地自然也在遼河南麵的各鄉村附近,而且地廣人稀,耕種麵積並不大,大片荒地成了牛羊的牧場,但這個暫時由著各鄉自行開墾,開出多少是多少。

但是遼河北岸的柳城北麵一百五十裏外,便是與契丹人草場分界處,那裏是東西橫亙,低矮起伏的山嶺丘陵穀地,但有多處山穀可直下柳城,為避免契丹人的搶掠,柳城以北並無任何村落,隻偶爾有一些膽大的牧民去北麵草場放牧。

莊毅的目光便先鎖定在此處,麾下數千奚人士兵便在城北一帶墾荒屯田,將來其家眷遷來後,再與那批室韋戰俘混居,就近安置在城北那一帶。同時,在冬雪來臨前,建立兩座可駐兵五百人的軍堡,以預警柳城的安全。

這樣到來年就差不多會有八九萬人口,那是一定要恢複州縣建製的,莊毅已經規劃好了,柳城北麵就以奚人、室韋人聚居地為中心,在兩座軍堡以南再建一座小縣城為倚角之勢,設為安化縣,取歸化安邊之意,當然那不是最終的邊界之地。

柳城以南周邊則恢複柳城縣,縣治仍是柳城;其次就是遷移一些人口向汝羅守捉以南,靠近遼河入海口那一帶聚中,新建汝羅縣城,並逐步建州,將作為遼西海陸經貿聚散地,入關中轉站加強建設,更重要的是,那裏可大規模發展海洋漁業和鹽業。

等從渤海人手裏接收懷遠、巫閭兩處軍鎮,那麼,他將跨過遼河,全有營州。就算是州,那也隻是下州,仍是地廣人稀,但是地盤有了,經貿發展起來,產業鏈形成,人口還會是問題嗎。

當然,這些大多是紙麵上的東西,是讓眾人有一個清晰的行政思路,主要的就是以商業帶動營州的建設,作為崔氏這樣的大主顧,自然不能慢待了。

各項事務議定後,莊毅便請了崔瓚前來,又讓段忠實作陪,簽署了一係列雙方互惠互利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