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傲骨、放達,從根本上說,是對人性自由的追求。他不僅向往於人身的不依附,而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自由,這是人類社會世世代代、千年萬年永恒的追求,但自由的內涵是隨著曆史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社會的自由,有其具體的曆史內涵和規定性。
傲骨——曹雪芹的人格精神,最充分地顯示於他創造的藝術作品。不僅見於他筆下的石頭,也見於他的詩和他小說的人物形象。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寫的詩是為小說人物擬寫的,大體都符合各個人物的個性、思想和文學修養,同時也有曹雪芹個人情誌的寄托。史湘雲、林黛玉的菊花詩,反複吟歎菊花清高傲世的品格:“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這深情的吟歎,抒寫了黛玉、湘雲的情操、胸襟。不言而喻,曹雪芹也是借菊花的形象,為他理想的人格寫照,為他自己的人格精神寫照。
《紅樓夢》的眾多女兒形象,曹雪芹傾注了最大熱情、最深沉的哀痛的,是林黛玉和晴雯。她們是感情純真、有棱角、有叛逆性格的人物,也是具有一身傲骨的女性。
晴雯本是賴大家用銀子買來孝敬賈母使喚的,後轉到寶玉房中。她是“下賤”的女奴,當怡紅院的一些丫頭正變盡方法籠絡小主人的時候,她竟時時頂撞主子,在主子麵前任性使氣。被稱為“作孽”的“撕扇”,就是她敢於在主子麵前任性使氣的一例。她有時好像忘記了自己的奴婢身份,她對那些以“勤謹”討主子喜歡、一心想往高枝上爬的,對於得到主子一點施舍便認為是“福氣”、“臉麵”而揚揚得意的奴才,打心眼裏表示鄙視,尖刻地予以嘲諷,甚至於罵為“西洋花點子哈巴兒”。當抄檢大觀園的隊伍進入怡紅院時,她堵氣將箱子往地下一倒,以示抗議。最後被逐出大觀園,她堅持不服,抱屈夭亡。這表明在迫害加到這位女奴頭上時,她寧可玉碎花殘,也決不折腰,決不俯首貼耳,決不表示馴服。她死後訛傳作了芙蓉花神,寶玉特意為她寫了一篇感人肺腑的誄文,讚揚她“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又說:“高標見嫉,閨幃恨比長沙;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晴雯的形象由此升華到冰清玉潔、高尚完美的境界,她的傲骨也被賦予了傳統文化品格的意義。
林黛玉是《紅樓夢》的第一號女主人公。自《紅樓夢》問世之日起,在讀者中間就有黛玉與寶釵孰優孰劣之爭,甚至有因看法相左“幾揮老拳”的。今天,讀者的文學觀念和審美意識已經和過去的時代大不相同了,人們開始從外貌、才學、感情、精神境界以及與傳統文化的聯係等等方麵對這兩個女性形象具體地進行分析比較。她們的差異是很大的,而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在於:薛寶釵處處顯示出適應環境的能力和現實性色彩,是一個清淨潔白的女兒染上了祿蠹之氣;林黛玉具有超逸絕俗的傲骨和靈性,她身上蘊含著人性解放的新意識和優秀文化、優秀人格的積澱。
元春省親時,召集寶玉和眾姊妹在大觀園題匾吟詩。對寶玉和眾姊妹來講,這當然是一次“應製”之作。寶釵題的匾額為“凝暉鍾瑞”(陽光瑞氣彙聚於此),題的詩裏麵有這樣的句子:“華日祥雲籠罩奇”,“修篁時待鳳來儀”,“文風已著宸遊夕,孝化應隆歸省時”,一味奉承元春,頌聖,讚美孝化文風,合乎“應製”的要求。寶玉這天晚上寫的詩中,原有“綠玉春猶卷”一句,寶釵瞥見,急忙叫寶玉將“綠玉”的“玉”字換掉,因為元春剛把“紅香綠玉”的匾額改為“怡紅快綠”,寶釵已看出元春不喜歡“綠玉”一詞,她多麼善於體察並迎合在上者的心理。黛玉這天晚上安心“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料元春“隻命一匾一詠”,使她不能盡興,“隻胡亂作一首五言律應景”。黛玉題的匾額是“世外仙源”。詩的首聯是:“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她不頌揚“昌明隆盛之邦”、“運隆祚永之朝”,卻稱道世外烏托邦的桃源仙境,這就與應製詩的體格不合。
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自從住進榮國府,便常至賈母、王夫人處“承色陪坐”,深得賈母等人的好評。賈母出麵替她做生日,問她“愛聽何戲”,“愛吃何物”,她“總依賈母往日素喜者說了出來”,使“賈母更加歡悅”。以後賈母常常人前人後誇獎“寶丫頭好”,說從賈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王熙鳳心機乖巧,口齒伶俐,無論是恨她的還是愛她的,都不得不佩服她。寶釵卻說:“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她怎麼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恭維得賈母樂滋滋的,不禁當場自我炫耀了一番。金釧兒跳井以後,王夫人的良心受到責備,心裏很不安,寶釵趕忙去道安慰,說什麼多半是“失了腳掉下去的”,縱然是賭氣投井,“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寶釵不僅這樣會逢迎上人,對下人也不結怨,也會籠絡。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歡她。在協助探春興利除弊的時候,寶釵提出一套“小惠全大體”的方案,宣布之後,“家人都歡聲鼎沸”,感戴之至。林黛玉的處世原則與薛寶釵不同。黛玉對待自己的外祖母當然不必要像寶釵那樣去周旋迎合,但要在賈府立足,就必須善於同幾個舅母和表嫂相處,特別是與王夫人、王熙鳳的關係最為微妙。可是黛玉孤高自許,從不取悅於人,從不對任何人阿諛奉承,與周圍汙濁的、爾虞我詐的環境很有些格格不入。她的品格,就像瀟湘館前的翠竹一般瘦勁孤高,不為俗屈。她鄙薄功名利祿,不羨慕世俗的榮華富貴,不像寶釵那樣一有機會就要勸寶玉去學仕途經濟。在榮國府裏,黛玉得不到寶釵所得到的那種賞識。抄檢大觀園之前,王夫人同王熙鳳談到晴雯時說:“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裏罵小丫頭。我的心裏很看不上那狂樣子,……今日對了坎兒,這丫頭想必就是他了。”很看不上的狂樣子,眉眼兒竟和林黛玉相像,這可以想見林黛玉在王夫人心目中的印象。趙姨娘也是不喜歡林黛玉的,她在感激薛寶釵給賈環送東西的同時,便想到:“若是那林丫頭,他把我們娘兒們正眼也不瞧,那裏還肯送我們東西?”賈母自然是應該疼愛黛玉的,但因黛玉的脾性,賈母也抱怨她“不省事”。賈母說的“全不如寶丫頭”的,無疑也包括林黛玉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