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巴西爾二世行家千年帝國拜占庭在十世紀開始了新的曆程。雖然巴西爾二世將帝國的疆域擴充了,但是內在矛盾最終使這個帝國衰弱了。
巴西爾二世生於958年,1025年去世,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963—1025年在位)。
巴西爾二世是拜占庭帝國中期傑出的君主。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拜占庭帝國處於被動挨打的時間遠多過強盛的時間,而巴西爾二世時與查士丁尼時代並稱兩大全盛時期。
一、全盛時代的前奏
這個偉大時代到來之前,8世紀的“搗毀聖像運動”及軍區製的加強使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力量加強,9世紀之後,隨著阿拉伯帝國帶來的衝擊波的減弱,拜占庭帝國在東部戰場上逐漸占據了優勢地位,但阿拉伯帝國仍是長期存在的威脅。同一時期,位於拜占庭帝國北方的諸“蠻族”,包括保加利亞人、馬紮爾人、南部斯拉夫人、羅斯人等發展迅速,正在進入建立國家的階段,而且具有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使拜占庭帝國吃盡了苦頭。尤其是保加利亞人,在7世紀後期國家建立,9世紀初克魯姆大公時代開始成為拜占庭的勁敵,西蒙大帝時代更是以武力迫使拜占庭俯首納貢,甚至差一點奪取了拜占庭的皇座。麵對諸“蠻族”的威脅,拜占庭帝國也有自己的優勢,並不是完全無法可施。基督教是它的武器之一,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化敵為友。而“借蠻打蠻”也是拜占庭帝國常用的手法,利用金錢或其他誘餌,拉攏其他“蠻族”去打擊更急需對付的“蠻族”,也因此拜占庭帝國獲得了狡詐多變的名聲。
867年,來自馬其頓的巴西爾一世實現了由農民到皇帝的神話,建立了馬其頓王朝,這個不可思議的人物在軍事和外交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為他的繼任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到了他兒子利奧六世時代,不幸趕上了保加利亞王國的全盛時代,在西蒙大帝的鐵騎下蒙受了不少恥辱,到君士坦丁七世和羅曼二世時代,帝國的大權逐漸旁落,掌握在軍事貴族手中。
二、巴西爾二世鞏固政權的鬥爭
958年,巴西爾二世出生。當時,恐怕還沒人能想到這個孩子會在不久的將來使拜占庭帝國的進入一段軍事上的全盛時期。他5歲時,其父羅曼二世逝世,他繼位為皇帝,由母後菲芳娜攝政。隨後掌握了帝國軍事大權的尼基福·佛卡同菲芳娜結婚,接著以繼父的身份成為年幼的巴西爾的共治皇帝。尼基福·佛卡是小亞細亞軍事貴族的代表人物,很有軍事才能,他從阿拉伯人手裏奪回了克裏特島、塞浦路斯等地,並利用羅斯人給予宿敵保加利亞人以嚴重的打擊。但這位傑出統帥在967年死於嚴酷的宮廷鬥爭,齊卡米接過了他的皇位,成為巴西爾的第二位“共治者”。
當巴西爾二世在976年正式統治帝國的時候,人們注意到,這個家族尚武狡詐、精明強幹的作風在他身上複蘇了。年僅18歲的巴西爾二世決心自己獨攬大權。但已推出過多位皇帝的小亞細亞軍事貴族不甘示弱,又推出了他們的新領袖斯克裏爾,斯克裏爾在齊卡米死後立即宣布自己為共治皇帝。矛盾一觸即發,一場內戰不可避免。
976—979年,987—989年,小亞細亞的軍事貴族接連地反叛,戰火遍及大半個帝國。巴西爾從容冷靜地應對,終於平息了這兩次凶險的暴亂。巴西爾二世先是派遣與他同名的時任行政長的宦官巴西爾去平亂,但這個巴西爾在軍事上的無能使斯克裏爾更加張狂,巴西爾二世隻得任用另一位小亞細亞封建貴族瓦爾達·佛卡,終於平定了斯克裏爾的叛亂。這一場叛亂用了三年時間才得以平定。
5歲就繼位的巴西爾二世
但瓦爾達·佛卡也不是什麼忠臣,由於巴西爾二世采取了一係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削弱勢力過大的小亞細亞貴族,又惹怒了小亞細亞貴族,於是瓦爾達·佛卡充分利用這些不滿,又拉開了反叛的序幕。987年,他自稱皇帝,很短時間內控製了整個小亞細亞,巴西爾二世有一個時期隻剩下了君士坦丁堡。形勢十分嚴峻,這是巴西爾一生中最危難的關頭,在這樣的時刻,對一個君主來說,不是爆發就是滅亡,巴西爾二世經受住了這次考驗,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力。他充分利用了占有首都和正統地位這兩大優勢,利用君士坦丁堡的資金資源,用羅斯瓦良格親兵隊作為主力軍,經過兩年浴血奮戰,最終平定了這場叛亂。
應該說這些動亂的大背景不僅僅是皇帝和貴族之間的恩怨,另一方麵的原因是在9世紀及10世紀時期,軍人被認為是高尚的、最光榮的“羅馬人的國家的柱石”。因此,軍官的薪俸大大地高於一般行政官員,軍區製的推行,使得各軍區司令也擁有地方上的各種民政、財政大權。中央行政官僚形成利益統一的集團,十分不滿軍人占優勢,不滿軍人意圖左右政府的政策,所以千方百計地想要挑撥皇帝與軍人之間的關係,以削弱軍人的權勢。軍人集團為應付這種打擊,則經常通過政變、暴亂擁立自己的領袖出任皇帝,執行有利於軍人集團的政策。由此在軍官與文官之間產生了對立,在首都中央機關的官僚與各省軍人貴族之間產生了對立。這種現象在巴西爾二世時代已經很明顯,到了第11世紀就達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經過這兩次大變故,巴西爾二世皇帝越來越不相信地方上的名門貴族,因為他們總是造成動亂的主角。而且,這個時期,由於國家對經濟活動事無巨細的幹預,使得大貴族更願意將資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圖的土地經營事業上來,馬其頓王朝的對外勝利掩飾不住各地越演越烈的土地兼並活動。在自由農民破產,大莊園大豪強紛紛湧現出來的同時,作為國家軍隊基石的自耕農軍士的經濟情況越來越差,服徭役和交稅賦的自由農民數量大為減少,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暗暗地侵蝕著馬其頓王朝的國家機器——雖然它看上去還是那麼強壯有力。
三、巴西爾二世的內外政策
平定了兩次叛亂,昔日嚴重威脅君權的小亞細亞軍事貴族遭到沉重打擊,但巴西爾難以放心貴族勢力。另一方麵,當時大貴族都更願意將資金投入到土地經營事業上,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自耕農軍士的經濟情況日益惡劣,服徭役和交稅賦的自由農民數量不斷減少。巴西爾清醒地看到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對帝國的危害,因此他執政後政策的一個重點就是遏製豪強。996年,他嚴令大封建主必須將侵占的村社農民土地全部歸還。1001年頒布“代繳法”,規定“富強者”在繳納賦稅方麵必須為“貧弱者”負責,如果“貧弱者”無力繳付,則“富強者”為其代繳。這意味著教俗大地主將必須為他們的農奴的賦稅負責,既可以保證國家賦稅收入,又打擊了為富不仁的大地主們。此法令遭到大封建主們的強烈反對,盡管巴西爾二世在位時期仍將其堅持貫徹執行。但巴西爾二世的努力並未能阻止拜占庭帝國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