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羅馬“前三雄時代”(2 / 3)

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三人合作在公元前36年將龐培之子小龐培打敗。其後,由於屋大維的唆使引誘,使雷必達的軍隊倒戈相向,屋大維借機把雷必達的軍權去除了,隻讓他擔任大祭司長。雷必達在此也就等於退出了曆史舞台。三雄就剩下屋大維和安東尼兩虎了,兩強決戰也就開始了。公元前32年屋大維與安東尼的關係正式破裂,安東尼將屋大維的姐姐拋棄;屋大維則在元老院公布了安東尼打算把他在羅馬的土地贈送給克萊奧帕特拉及其子的遺囑,激起了羅馬人對安東尼的不滿。羅馬元老院向克萊奧帕特拉和安東尼宣戰。屋大維軍與安東尼軍在公元前31年9月,進行了有名的“亞克興海戰”,安東尼與埃及女王的聯軍大敗。

亞克興海戰

當時安東尼與埃及女王聯手,帶領10萬大軍和500艘戰船,抵達希臘西海岸,並將艦隊停泊在安布拉基亞灣,而陸軍駐紮此海灣的南岸地區。屋大維也率領8萬軍隊和400艘戰船,渡海向東進軍,他的陸軍控製了科孚島和萊夫卡斯島,致使安東尼軍隊處在南北夾擊之中。屋大維船隊控製了安布拉基亞灣的出口,並派戰船騷擾安東尼軍隊的海上補給線。安東尼的步騎兵在偷襲屋大維的軍隊時受挫,又麵臨著供應不足、士氣低靡、士兵逃亡的非常不利局麵,因此決定在海上決一死戰。安東尼的艦隊被分為左、中、右三點一線鋪開,然他親自率領右翼編隊在屋大維軍左翼迂回,埃及女王率軍隨後作接應。屋大維得知他們的部署情況後,也將他的艦隊分成左、中、右三點一線鋪開,命海將阿格裏帕指揮左翼編隊迎戰安東尼。9月2日,安東尼的艦隊行駛到達海灣的出口亞克興角,他的右翼編隊在上風方向發動攻擊。這時阿格裏帕充分利用左翼編隊船輕、速度快等機動靈活的特點,避開對方的正麵攻擊,采用撞擊、火攻、接舷跳幫等戰術施行反擊。而安東尼艦隊船隻笨重,隻能被動挨打,損失慘重。此時,安東尼的中央和左翼的編隊覺得不可能取勝了,便準備返航。且女王的編隊也返回了埃及。見勢,安東尼已無心再戰,命戰船尾隨女王的艦隊撤離了戰區。在亞克興海戰中,安東尼損失了300多艘戰船,他的陸軍全部投降。安東尼與女王逃到了亞曆山大,屋大維也追擊到埃及,不久後安東尼和克萊奧帕特拉先後自殺身亡,埃及正式被劃入羅馬版圖,第二場羅馬內戰到此結束。

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將“奧古斯都”(意為“至尊者”)的稱號贈予了屋大維,這就標誌著羅馬帝國的建立。在經過15年的努力後,屋大維終於實現了成為羅馬獨一無二的統治者的夢想,他開始用40年的時間來影響和治理他的帝國。

屋大維從公元前27年開始,先後擔任過羅馬執政官、大祭司、保民官等職務,但無論他擔任何種職務,他都一直將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公元前2年,他又獲得了“祖國之父”的榮譽稱號。

屋大維跟他的義父愷撒一樣,上台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組元老院,屋大維將元老院的人數減少了,在改組中將元老院中反對自己的人清除,並安排了他信任的人。屋大維還設立了由元首的親信、執政官和少數德高望重的元老組成的元老級谘詢會議,後來這一決策機構逐漸淩駕於元老院之上。除此之外,屋大維還給自己手下的文官建立了“元首金庫”,以方便給他們發放俸祿。

其次,屋大維改組了行省,將稅收製度進行了完善。他自己出錢大興土木,興建廟宇、大劇場、大浴池等對公眾有益的設施,並改善了交通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