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撒死後,羅馬政壇上又馬上出現了三位重要人物:愷撒的養子屋大維、羅馬統帥安東尼、騎兵長官雷必達——羅馬“後三雄時代”開始。
公元前43年秋,羅馬“後三雄”結成政治同盟,至此羅馬進入“後三雄時代”。三方協議決定共同統治天下5年:屋大維掌控非洲、撒丁尼亞、西西裏;安東尼控製高盧;雷必達獲得了西班牙;三人共治意大利和羅馬。由於東方仍被布魯圖和卡西烏斯控製著,安東尼和屋大維隻負責管理。後來羅馬公民大會正式批準了這份瓜分統治範圍的秘密協議,並賜予他們“建設國家的三頭”之銜。從此,違反共和原則的三人結盟有了公開法定的性質。
一、屋大維
公元前44年,愷撒被刺殺而死。他的繼承人、養子18歲的屋大維知道消息後,在家人的強烈反對下趕到羅馬,開始了他生命中新的一頁。
屋大維出生於一個騎士家庭,他的父親曾是元老院的成員,在屋大維4歲的時候不幸去世。但屋大維不久就被其舅公愷撒收為養子,並且愷撒還將自己的大部分財產交給他繼承。屋大維在愷撒遇刺之後就意識到,他不僅要繼承愷撒的財富,還要他的權力和尊榮,於是他進入了難以預測的羅馬權力鬥爭之中。
屋大維
屋大維到了羅馬後,愷撒的心腹大將安東尼對他非常蔑視,安東尼自認為是愷撒的繼承人,不將屋大維放在眼裏。
屋大維是一個手腕靈活、富有謀略的政治人物。他深知,要奪得政治上的權力,必須先擁有軍事實力。他在羅馬廣場上將自己的財產拍賣掉,然後用這些錢來招募愷撒的老部下,很快他就有了一支人員與裝備都優良的軍隊。公元前43年7月,他利用安東尼在北方和布魯圖餘黨作戰的時機,領著隊伍殺進了羅馬,逼迫元老院舉行特別選舉,並要求他們選舉他為執政官。而恰好元老院也想對付安東尼,就將他選為了執政官。這樣,屋大維與安東尼在羅馬的政治地位便相當了。但是,屋大維清醒地認識到,安東尼還有較強的實力,元老貴族也還能夠控製政局,還不能建立自己的獨裁政權。
公元前43年,屋大維和安東尼及愷撒的另一心腹大將雷必達結成了“後三頭同盟”,不僅規定了三人之間要互相幫助,還劃分了勢力範圍。“後三頭同盟”跟“前三頭同盟”相同的是,都由三個渴望獨裁野心家組成,但又因力量暫時不夠而不能獨裁,“後三頭同盟”的形成削弱了元老院的力量,但是他們的結局一定是在三個野心家之間的爭鬥中解體,直到留下一位最後的勝利者。
“後三頭同盟”成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追查刺殺愷撒的凶手,實際上是利用這次機會將共和派強硬分子進行清剿。結果,信仰共和製的元老院領袖西塞羅等300多個元老,喪命於“後三頭同盟”的屠刀之下。消除共和派中的強硬分子後,屋大維與安東尼兩人帶領了28個軍團向希臘進攻,在腓力比戰役中大敗共和派主力,刺殺愷撒的主謀布魯圖和喀西約被迫自殺。參與刺殺愷撒的其他人都陸續被殺。
屋大維進軍埃及
對共和派進行清剿以後,羅馬開始走向獨裁政體。屋大維回到羅馬,努力擴大自己的勢力,並占有了屬於安東尼的高盧。公元前40年和公元前37年,三人重新會麵,不僅將同盟期限延長,還對勢力範圍重新進行了分配,屋大維獲得了高盧與意大利。屋大維的姐姐屋大維婭成為了安東尼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