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昭君出塞
在中國古代,漢族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聯姻,被稱為“和親”。秦漢之際,匈奴勢力強大,多次南下劫掠,甚至威脅中原。漢朝建立初期,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無法與匈奴對抗。漢高祖親征匈奴,卻被困在了白登,好不容易才脫困,便也采取了和親政策,求得相對的和平。隨著漢朝經濟的發展,軍事力量的增強,對抗匈奴的條件也漸漸成熟了。在漢武帝時,不再采取和親政策,而是傾盡全力與匈奴作軍事對峙,對匈奴采取攻勢。
在宣帝時,匈奴內部權力的爭奪導致勢力衰落。匈奴內部出現了分裂,五個單於相對抗,攻打不休,最後形成北部郅支單於和南部呼韓邪單於的對立。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單於打敗了,為了自身安全,他決心歸依漢朝。
作為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呼韓邪被漢宣帝貴賓般的款待。在長安郊外漢宣帝親自迎接了呼韓邪,還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呼韓邪單於居住在長安的一個多月裏,感受到了漢朝的強大實力,於是要求漢宣帝幫助他,使他回去後不會被哥哥消滅。漢宣帝應允了,並派出兩個將軍帶領1萬名騎兵將他護送到漠南。碰巧此時的匈奴國由於天災而糧食缺乏,漢朝便贈予匈奴三萬四千斛(古時候十鬥為一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對此很是感激,更加堅定了與漢王朝和好的念頭。西域各國聽到呼韓邪單於因與漢朝和好,不僅被周到地接待,還得到很多好處,也都迫不及待地同漢朝打交道。
漢宣帝死後,太子劉奭即位,這就是漢元帝。過了幾年,匈奴的郅支單於不斷地劫掠西域各國,漢朝派去的使者也被他殺害。於是在公元前36年,漢朝征發西域各國的兵馬,打到了康居,郅支單於被打敗並被殺死。
郅支單於的死,使呼韓邪單於的地位沒有威脅了,他既高興又對漢王朝感到恐懼。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又一次親自拜見漢元帝,要求同漢朝和親。
漢元帝答應了呼韓邪的請求。他在後宮中征募誌願者,想選一位才貌雙全的宮女封為公主後嫁給呼韓邪單於。
儀態大方、通情達理的王昭君,名嬙,字昭君,生於西漢晚期的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為了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她深明大義,表示願意去。
於是漢元帝便把王昭君封為公主,選了一個日子為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對於昭君出塞,《後漢書·南匈奴傳》中有一段記載,王昭君“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據說在昭王昭君君出塞的時候,因在馬上彈琴,而使大雁被她的美貌和琴聲吸引,導致忘了正在空中飛行而墜落下來。呼韓邪單於很開心有這樣一位容貌豐美的女子為妻,對漢元帝非常感激。“上書願保塞上穀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王昭君跟隨呼韓邪單於離開了長安,遠離家鄉千裏迢迢地到了匈奴,成為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她慢慢地適應了塞外的生活,與匈奴人融洽的生活在了一起。那裏的人們都喜歡她,尊敬她。
昭君出塞,實現了邊境的和平,化幹戈為玉帛,鑄刀劍為鋤犁。呼韓邪單於將昭君封為“寧胡閼氏”(閼氏為匈奴語,王後之意)。因此漢元帝下詔把年號“建昭”改成了“竟寧”,意為邊境安寧。王昭君為呼韓邪單於生了一個兒子,名伊屠智才師,後來他成為匈奴的右日逐王。在呼韓邪單於死後,昭君遵從了匈奴的風俗,改嫁給呼韓邪單於的長子複株累單於,並為他生了兩女。
王昭君和親以後,在匈奴地區生活了幾十年。她勸導單於不要發動戰爭,並教給匈奴人漢族文化。她的子女及周圍的人,都致力於維護匈奴與漢的友好關係。從此以後,匈奴和漢朝維持友好的關係,有60多年沒有發生戰爭。人們安居樂業,和平團結,促進了邊境的交流。
四、兵戎相見
(一)燕然山之戰
燕然山之戰是西漢與匈奴發生的戰爭之一,漢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被匈奴擊敗於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
漢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匈奴騎兵襲擊了上穀(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五原(郡治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搶奪財物,殺傷吏民;征和三年春,匈奴襲擊搶掠五原、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市),漢王朝兩郡都尉被殺。這年三月,漢武帝劉徹派遣李廣利率軍7萬人從五原出塞襲擊匈奴。匈奴單於得到漢王朝軍隊將到的消息,把輜重轉移到郅居水(今蒙古北部之色楞格河),匈奴左賢王率領部眾渡餘吾水(今蒙古境內土拉河),至餘吾水北六七百裏的兜銜山。單於自己率精兵渡姑且水(今蒙古圖音河)。李廣利的軍隊到達之後,匈奴的右大都尉衛律(西漢降將)率5000名騎兵與李廣利軍戰於夫羊句山峽(約在今蒙古達蘭紮達加德附近),衛律被漢軍擊敗,死傷數百人。漢王朝的軍隊追擊匈奴敗軍至範夫人城(約在夫羊句山峽以北)。當時,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是漢武帝寵妃,李廣利曾因與丞相劉屈犛暗中謀劃立李夫人之子昌邑王為太子獲罪,李廣利的妻兒又因巫蠱被捕,李廣利不能不為自己的處境擔憂,他希望能好好地打一場勝仗以求將功贖罪。在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下,冒險向北前行,命令護軍帶領2萬兵士渡郅居水,與匈奴左大將、左賢王率領的2萬兵士苦戰了一天,將匈奴的左大將殺死,並殺死和俘虜了很多敵人。這次雖然仍是以漢軍勝利告終,但已為失敗埋下了隱患。李廣利帶領軍隊退回到燕然山時,匈奴單於料定這個時候的漢軍必定是人困馬乏,於是率5萬騎突襲李廣利軍,漢軍損失甚重。當天夜晚,單於派人挖了數尺深的塹壕於漢軍前,又率軍從後攻擊,漢軍陣腳大亂,被匈奴盡數圍殲,李廣利投降了匈奴。為了配合李廣利作戰,漢武帝派遣禦史大夫商丘成率軍3萬(一說2萬)從西河(郡治平定,今內蒙古東勝境),重合侯馬通(一作莽通)率4萬騎從酒泉出擊匈奴,都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