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漢匈兩國的和與戰(1 / 3)

匈奴汗國有足夠的強大,西漢在公元前2世紀獲得的勝利,包括奪取了它最富庶的河西走廊,也隻能使它受創,不能使它屈服。而受創的匈奴汗國,仍是勁敵。

一、蘇武牧羊

在公元前101年,匈奴的且鞮侯單於即位,派使者來表示與漢朝和解的願望,並且把過去所拘留的不願投降的漢朝使節,都放回長安。為了表示漢朝的誠意,漢武帝派遣正使蘇武、副使張勝出使匈奴汗國,並送還被漢羈留的匈奴使者。在蘇武等人沒有到達匈奴之前,有一個被扣留的漢朝使節衛律投降了匈奴,很得匈奴單於的重用。衛律的手下對此很不滿,打算乘且鞮侯單於出去打獵時,殺死衛律,然後將單於的母親閼氏劫持回漢朝,副使張勝對他們表示同情。不料事情敗露後,單於大怒,經過一場流血殺戮,膽小的張勝,投降了匈奴。單於軟硬兼施讓蘇武投降,蘇武拒絕並表示既然不能完成使命,即使活下去也沒有顏麵回漢。他還拔刀自盡,但被人救下。最後匈奴把他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貝加爾湖),讓他放牧公羊。並且告訴他隻有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放他回去。

蘇武牧羊

蘇武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與他為伴的隻有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棒和羊群。蘇武牧羊十九年,為了堅持自己的身份,他持節牧羊,起臥操持,以至節旌盡落。蘇武堅持不投降,匈奴汗國便對外說蘇武已死。投降匈奴的李陵曾到北海勸降,但蘇武誓死不從。到了公元前81年,匈奴且鞮侯單於死了,匈奴發生內亂,沒有力氣和漢朝打仗了,漢匈再一次複交。出使匈奴漢國的使節知道了蘇武仍然活著的消息,要求匈奴放了蘇武。匈奴謊稱蘇武已經死了,漢朝使者麵對如此狡猾的說法,不得不假裝憤怒地說:“漢朝皇帝曾射下一隻雁,雁足上有著蘇武求救的信件。”匈奴吃了一驚,不得不釋放蘇武。蘇武四十餘歲時出使匈奴漢國,六十餘歲才得以回漢。此時的他已兩鬢斑白,家人也早都沒了。他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父老鄉親都來迎接他。漢昭帝任命他為典屬國。他的故事,被改編成無數小說、戲劇和歌曲,歌頌他忠於國家、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

且鞮侯單於

二、李陵被俘

公元前99年,西漢大軍分成兩路朝匈奴國進發,一路是由李廣利率領,帶兵到酒泉(甘肅酒泉),進入西域,到達了天山,但是被匈奴擊敗。另一路由大將李陵率領,情形更加不妙。李陵帶領五千步兵,從居延海(內蒙古額濟納旗)出發,朝北進入沙漠地帶,行軍三十多天,前行到了浚稽山(蒙古戈壁阿爾泰山),跟匈奴且鞮侯單於的3萬主力軍隊相遇,李陵身先士卒,帶領部下奮力殺敵,匈奴死傷幾千人。且鞮侯單於集結援軍,集合了約8萬餘騎,李陵隻得率軍且戰且退,卻始終擺脫不了對方騎兵的追擊。匈奴軍隊分成兩支,左右展開,把李陵所領兵士夾在其中。

浚稽山之戰

苦戰數日之後,李陵帶兵退到一個不知名的山穀,士兵傷亡慘重,李陵命令受傷三次以上的士兵才能坐車,受過兩次傷的士兵改為駕車,隻受一次傷的士兵繼續戰鬥,又使匈奴損失了3000餘人。又走了四五日,他們進入了一片長著茂盛葦草的畜牧地帶,匈奴采用火攻,李陵命令士兵在匈奴之前燒掉周圍的蘆草,這樣,匈奴的火燒過來就自動滅了。李陵帶兵又向南行,抵達山丘區域,且鞮侯單於命令自己的兒子率軍攻擊,卻中了李陵在樹林中設的埋伏,匈奴中有三四千人被殺。

西漢大將李陵

且鞮侯單於親自指揮16倍於對方的精兵,圍追堵截了十多天,不但沒能取勝,而且損失慘重。且鞮侯單於擔心這樣追擊下去不會有結果,同時又擔心漢王朝的援軍到來,開始猶豫要不要撤軍。李陵在沙漠中又堅持向南走了五天,匈奴再一次損失慘重,傷亡2000餘人,且鞮侯單於決定撤軍。但這時候,李陵軍中出現了叛徒,出賣了整支軍隊。叛徒告訴且鞮侯單於,李陵率領的軍隊傷亡很大,箭已經快用完了,隻要繼續追擊,一定可以取得勝利。單於得到了有利的情報,更緊追不舍。匈奴的兩支隊伍越過李陵軍隊,截斷了李陵向前去的道路,並且阻斷了他們的退路,匈奴箭如雨下,大喊大叫要漢軍投降。李陵不斷鼓舞士兵的鬥誌,堅持戰鬥,沒多久箭用盡了。李陵下令放棄車輛輜重,所有兵士徒步前進,他所率領的部隊進入鞮汗山(蒙古譜顏博格多山),被匈奴兵堵住穀口。到了半夜,李陵下令士兵擊鼓突圍,可鼓已經破裂,根本不能發出聲音。李陵命兵士朝四麵八方衝出去,這樣就可以分散匈奴的注意力。他同另一位將軍韓延年騎著馬,帶領親軍十餘人,向嶺南突圍。匈奴兵像潮水般湧來,最終,韓延年中箭而亡,李陵被活捉。他們兵敗的地方離漢朝邊境隻有百裏。他的部下有四百人突出重圍。

李陵率領孤軍轉戰千裏,傷敵無數,僅殺傷的匈奴騎兵就有一萬多人。遠射兵器弓、弩在此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次戰役運用的戰術和指揮方法都是成功的,可以說雖敗猶榮。

西漢大將李廣利

公元前98年,大將李廣利、韓說、公孫敖,分別率軍出朔方(內蒙古杭錦旗北)、五原(內蒙古包頭)、雁門(山西右玉),三路大軍再次對匈奴汗國發動攻擊。匈奴早已得到了消息,於是向漠北撤退,三路大軍都無功而返。公元前90年,匈奴向漢朝發起進攻,“複入五原、酒泉,殺兩部都尉”。作為反擊,李廣利再次出征,兵敗被俘,對匈奴的軍事反擊又一次受到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