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2 / 3)

琉雲自是不知道,這個主意是自己的妻子出的,對他的印象到真的越來越好了。

他不得不承認,哥舒達的治國能力,遠遠高於宋皇。

西羅人進城,哥舒達為他們安排好了一切,西羅人占據了京城中最好的位置,城外的土地,大多也都歸了西羅人。

哥舒達卻沒有讓他們無止境的圈地,因為寧黛在郊外百姓怨聲載道的時候,托人給他帶話,想要見他一麵。

那時候,他們尚在將軍府居住。

哥舒達秘密約見了寧黛,寧黛給她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他從未聽過的朝代發生的事件,那也是一個和他們相似的民族改朝換代湧入京城之後發生的事件,為安置諸王、勳臣,和官兵,他們在在京畿地區大量圈占土地,史稱圈地令。

三次共圈占土地約二百三十三萬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畝(十六萬餘傾,一晌約六畝),圈田所到,田主登時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醜者攜去,欲留者不敢攜。其佃戶無生者,反依之以耕種焉。

圈地後,很多農民田地被占,流離失所,部份地主或農民投充到莊園,或流亡他鄉,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現。

哥舒達立即明白了寧黛的意思,下令停止圈地運動。

馬背上的西羅人,是不會種地的,他們圈地之後,令荒草瘋長,農民流離失所,長此下去,其結果定然是官逼民反。

禁令發出之後,雖然引起波動,但哥舒達的雷霆手腕,讓大臣們不得不放棄了反抗,圈地引起的浩劫就此結束。

哥舒達出台一係列的政策鞏固統治,譬如說召集流亡農民,開墾因戰爭導致荒蕪的土地,並承諾五年內不征收錢糧,不派遣徭役。

就這樣,大宋的百姓逐漸淡忘了他們原來的皇帝,西羅國的字眼,也不那麼刺耳了。

琉雲感慨著世事無常,倍感身心無力。

寧家的生意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寧黛的三位兄長一同經營著生意,即便是西羅的生意人來了,他們的生意依舊很是紅火。

現在三人已經掌家,家中一切事物,都是寧黛的兄長說了作數。

他們一直和寧黛不斷走動,寧黛的一切,他們非常關心,尤其是大哥,經常到將軍府送些吃喝穿戴,順帶和琉雲聊聊天。

後來他們搬到城外的別院,依然沒有斷了聯係。

琉雲不常出門,天天泡在書海裏,真個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大哥來了之後,就和他聊一聊外邊的變化,兄妹二人的勸說,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琉雲的心思。

終於,琉雲決定上街走一走。

琉雲特意換了一身淡裝素服,不帶一個從人,策馬進了城。

其實,琉雲早就認清了現實,隻是,心裏總會有一個聲音叫囂著,不肯承認罷了。

他的父親,是名揚天下的大將軍,他,曾經也是宋皇的股肱之臣。

而今,物是人非,他在意的不是曾經的浮華,而是身死後的名聲,就算不能留名青史,亦不能遺臭萬年,讓後代子孫永遠活在別人的指指點點中。

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各色的人,各種的語言,讓這座城市有了和以往不一樣的風情。

西羅的貴族,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主宰。

琉雲感到有些餓了,這才醒起早上出來的沒有吃早飯。

從前的他,是絕對不會毫無形象的在路邊攤吃飯的。

他把自己的馬拴在路邊的樹上,就坐在了路邊攤的涼棚下,聲音微微有些嘶啞,“老伯,來一碗麵。”

很快,飄著兩片綠葉的羊肉麵端了上來,這是經過改良的西羅風味,有一股辛辣的味道,很適合涼秋的時節。

“老伯,你不是京城人?”吃飽了的琉雲並沒有離去的意思。

麵攤的攤主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須發白中帶著灰,高顴骨,紅黑的臉,寫滿了滄桑。

他微微點點頭,手下並沒有停,直到閑下來,才坐在琉雲對麵,“公子,你是不喜歡我們西羅人?”

“沒有。”麵對這樣一個老人,琉雲說不出討厭的話。

老者了然一笑,雙目洞明,“公子,無論是宋人,還是衛人,或者是我們西羅人,都是父母精血所生所養,並沒有不同。公子或許覺得西羅人占了你們的土地,但大宋強大的時候,何嚐不是攻打我們,欺淩我們。這樣打來打去,受惠的也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