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1 / 3)

琉菲想出宮,想出宮尋找那個讓她心中莫名煩躁的人,卻知,她是不能,因為,她的一舉一動,都在哥舒達的視線之內。

於是,她暫時穩定了心神,然後鎮定的送哥嫂去了城外的別院。

別院門口,琉菲止住了腳步,哥哥冰冷的眼神,讓她不寒而栗。

她明白,哥哥並沒有真的原諒她,或者說,哥哥在痛恨自己的無能。

琉菲不知道,琉雲現在有多麼痛恨自己沒有武功,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男人,一個靠著妹妹苟活的男人,讓他深深的自卑,自責,讓他不敢麵對琉菲,所以,他懦弱的選擇了逃避。

五個丫鬟,荔枝和楊桃留在了宮中,其他三人,跟在琉雲夫妻身邊。

哥舒達送來大量的史料典籍,請他幫忙編輯宋史。

朝代更迭之後,每一個繼任者都會做一件事,就是把前朝的曆史,有選擇的記錄下來,留存給後代子孫看。

琉雲沒有拒絕,他認為,這不是在給哥舒達做事,他還是宋人,自己寫史,總好過於那些西羅人的胡編亂造。

哥舒達命工部在琉家別院附近蓋了一處大院,用來協助琉雲寫史籍。

琉菲借口孩子想念舅舅,舅母,隔段時間,便帶著他們前來,琉雲不知是因為太沉迷於史籍的編纂,還是因為真的想念兩個孩子,漸漸的,他不再反對琉菲進門,不再反對和她同桌吃飯,不再不理她,隻是,他們之間,始終存在一道看不見的隔膜,這道隔膜,讓他們之間,都在刻意逃避著什麼。

日子一天天過去,兩人之間的隔膜,也在逐漸的變薄,變成透明,變成空氣,變成虛無,變成氣泡消失。

有時候,琉菲就想,這一生,就這樣過去了。

她馬上就三十歲了,三十歲,不能再像以前如小女孩似的,耍賴,撒嬌。

歲月,幾乎沒有在她臉上留下任何痕跡,隻是送給了她一些沉靜的嫵媚,一顰一笑,都是那樣的高貴優雅,令人著迷。

麵對著她的時候,哥舒達越來越難以自持,好幾次,他想憑著武力要了她,事到臨頭,又退縮了。

開始的時候,他陪著琉菲,帶著孩子們去別院,然後,他和琉菲等在院子外麵,兩個孩子進去。

再後來,是琉菲母子三人進去。

再後來,他們一起進去。

進去之後,初期,琉雲是不見他的,他也隻是和寧黛聊聊天。

和寧黛接觸久了,寧黛對他的印象大改,竟然說服了琉雲和他接觸。

他們的見麵,沒有客套,沒有禮節,琉雲的臉上,總是冷漠如冰。

漸漸的,他們開始交談,琉雲嘴上對他沒有半點好言語,心裏卻喜歡起來。

他是不讚成琉菲和青音在一起的。

琉菲和青音是師徒關係,師徒怎麼可以做出此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有違倫理道德,進而,他對青音的人品也看低了幾分,是以,寧黛雖然對他說了很多青音的好話,琉雲依然對青音不能抱有好感。

哥舒達不一樣,他雖然是個皇帝,在琉雲麵前卻永遠溫恭知禮,謙遜有加,談論起學問,處事觀點,絲毫不遜於琉雲,若非琉雲那道難以逾越的心結,他一定脫口承認琉菲與他的事情。

哥舒達在朝中漸漸的安排任用了一批宋人為官,雖然都是一些沒有職權的文職,卻贏得了很多文人墨客的好感。

聽從寧黛的建議,哥舒達在京城辦了幾家官學,不論貧賤,不論種族,隻要向學者,均可入學。

宋人本就好學,很多平民子弟初時持著觀望態度,心裏卻很想去讀書。

哥舒達放下皇帝身價,親自請了一些聲名卓著的大儒授課。

一時間,觀望的人,鄙夷的人,都變了心思,到官學去讀書。

官學讀書的好處,不一而足,最大的好處,莫過於一年四套衣服,筆墨紙硯全免,成績優異者,還有獎勵,開科取士,也會優先從他們中選擇。

雖然所學課程添加了很多西羅的成分,一些人到底氣憤難平,大多數人卻選擇了隨波逐流,進了學。

大宋雖然軍力不及西羅,衛國,國庫上要比兩國加起來還要多,哥舒達不費一文,就贏得了民心,自然是喜不自禁。

連帶著,他對琉雲夫妻更加尊敬,即便是琉雲嗬斥他的時候,也不見有半分的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