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死是個問題(1 / 3)

國王與平民生死同一天

1900年7月20日,意大利國王溫貝爾德一世為了出席次日在意大利北部城市蒙紮舉行的運動會來到該市,與隨同的巴格利亞將軍一同來到一家餐館進餐。

在餐館裏,國王的眼光像被磁鐵吸住一般,緊緊盯住了正忙著招呼客人的長著白胡子的餐館老板。因為他覺得那個老者十分麵熟,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於是他就讓跟隨自己來的巴格利將軍將老者叫過來。

當將軍把老板帶到了國王麵前,老板誠惶誠恐地低下頭說道:“陛下,您一定在鏡子裏看到過我的臉,非常榮幸,很多人說我長得和陛下很相像。請陛下饒恕我對您的無意的冒犯。”將軍聽此,不禁愕住了,這位老板的嗓音與國王的簡直難以分辨。

“你叫什麼名字?”國王感到仿佛真的是在麵對鏡子對著自己說話。

老板隨即回答:“和您一樣,叫溫貝爾德。從1844年3月14日上午10點30分誕生到這個世界時開始,我就一直是這個名字。”

國王一聽,吃驚得差點蹦了起來:“什麼?1844年3月14日上午10點20分?這是我的出生時間啊!那麼,出生地點呢?”

“是特裏諾,陛下。”老板畢恭畢敬地回答。

“特裏諾?我也在那裏出生的呀!”國王十二萬分的驚訝,“溫貝爾德先生,你肯定早就結婚了吧?”

“是的,陛下。我在1866年4月2日舉行的婚禮,妻子叫瑪爾格利特。”

“天哪!和我同一天結婚,皇後的教名也叫瑪爾格利特。”國王喃喃自語,感到好像在夢中。

“溫貝爾德先生,你的孩子呢?”

“賤民有一犬子。叫庇特裏奧。”

“嘿!和皇太子一樣的名字!”國王幾乎要暈過去了。

“那麼,你是從什麼時候開餐館的?”

“1878年1月7日。陛下。”

“啊!這正是我登上意大利王位的日子。彼此居然如此相似,真令人難以相信。太好了!明天我要出席運動會的開幕式,你也來參加吧!我要送些紀念品給你。”

餐館老板受寵若驚,朝國王深深鞠了一躬,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

第二天,在運動會開幕式上,國王專門指派大臣在會場尋找老板,結果卻未找到。這時,巴格利亞將軍前來報告,“陛下,那個白胡子老人剛才突然去世了。他是在擦拭手槍時不小心走了火被打死的。”

“啊,這太慘了,我得去參加他的葬禮……”國王話音未落,突然身旁竄出一個刺客,用手槍朝著他連發數槍。國王溫貝爾德一世的葬禮與餐館老板的葬禮同時舉行。

五位審判官的厄運

英國伊斯特本有位叫布萊克曼的勞工領袖,由於與妻子性格上的差異而離婚。離婚時法院判決布萊克曼付錢贍養妻子。但是,布萊克曼拒絕付錢贍養妻子。他覺得既然兩人已經離婚了,她就應該靠自己勞動的養活自己,怎麼能再讓前夫付錢贍養呢?布萊克曼拒絕給妻子生活費,妻子很生氣,又把布萊克曼上訴到法院。離奇的是,那些判他付錢的法官,一個個都先後遭到厄運。

1922年4月布萊克曼首次遭到起訴,由於他拒絕付贍養費,所以被判入獄。審判他的是一位名叫杜克的法官。判決不久後,這位法官就死了。

就算被判入獄,布萊克曼仍拒絕付錢,因而他再遭判刑。審訊過後,主審法官莫林諾斯朗很快就莫名其妙地得了重病,不幾天就去世了。

接下來,布萊克曼第三次走上法庭,法官宣判對布萊克曼的懲罰後,沒有過幾分鍾,官法內爾突患腦溢血,不省人事,就此與世長辭。

盡管如此,布萊克曼仍堅持自己的觀點,就是不付贍養費,於是1923年10月在伊斯特本郡法院由法官麥卡尼斯審訊。布萊克曼再度入獄。可不久審他的這位法官因病而死亡。布萊克曼出獄時,正趕上這位法官的葬禮。

1924年7月末,布萊克曼五度走上被告席,五度被判刑。可布萊克曼就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根本不向法官妥協,這讓法官傷透腦筋。進入9月後,審訊此案的赫爾比法官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死了。

發生一連串離奇的死亡事件,有記者采訪布萊克曼,問他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奇怪的事,這些事情是不是與他有關。布萊克曼就5名法官的死亡事件,坦誠地說:“對於他們的死亡,我深表遺憾,那可能隻是一些無意義的離奇事件,太巧合了,我對他們沒有半點惡意,他們是在履行職責。當然啦,他們先後死亡,也與我沒有任何關係。”

逃出鬼門關

1894年2月7日,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年輕的珀維斯被推上絞刑架,他被判處絞刑的罪名是謀殺密西西比州哥倫比亞市一個農夫。

此刻,極度絕望、又倍感冤屈的珀維斯就站在絞架跟前,隻要活門板一拉開,珀維斯馬上要氣絕身亡。珀維斯覺得自己的意誌馬上就要崩潰了。不料,意外發生了,活門板打開後,絞索竟然鬆解滑脫。珀維斯驚恐不安地從絞刑架下爬了出來,他僅僅隻受了一點皮肉之苦。這真是一個意外的奇跡。

雖然這一次他沒死掉,但判決已定,他還是要受絞刑的。當執法人員再次又要把他推上絞刑架執行絞刑時,親眼目睹了這一奇跡發生的3000多名群眾開始製止,他們都大聲說:“這個人不該死。不然,剛才他就已經死了。上帝這個至高無上的裁判已對他恩賜於緩刑。應該賜他緩刑!”

刑場的氣氛也驟然間發生了巨變,本來圍觀的群眾這時卻大聲地喊叫著歌頌上帝,還把珀維斯視為英雄。執法警官的情緒似乎也被這熱烈、虔誠的場麵所感染,他進退兩難,隻得又把犯人送回牢房去。

這件事發生後不久,珀維斯的律師向密西西比州最高法院幾次上訴但都被駁回。新的刑期定為1895年12月12日。也許是有了上一次的奇跡,珀維斯對自己生命的存在有了強烈的信心,他的朋友們也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就在臨刑前幾天,珀維斯的朋友劫獄成功,並把他匿藏起來。一個月後,密西西比州的新州長宣誓就任,這是個十分認真、善良的新州長,對珀維斯頗為同情。當珀維斯得知這位州長對他深表關注後,便主動前去自首。1896年3月12日,這位州長把他的死刑改判為終身監禁。但是,這時的珀維斯案件已經被美國上下各界所關注,珀維斯本人也成為輿論界的知名人物。在美國各地,有數以千計的信件寄到州議會,信中的內容都是要求把他赦免釋放。1898年末,珀維斯終於重新獲得自由。

1917年,美國一個名叫比爾德的人在臨終之時,似乎應了那句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終於承認過去的那件謀殺案是他幹的,與珀維斯毫無關係,珀維斯是冤枉的。就這樣,珀維斯多年的冤屈終於得以昭雪,這使得人們都為他高興。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珀維斯當年在受審訊時,曾多次發誓說:“我發誓,我真的是無辜的,我真的沒有殺那個人。請你們相信我。”可是,當時的12名陪審員對這個可憐的年輕人卻毫無同情之心。當12名陪審員強行、武斷地裁定他罪名成立時,他大為震驚,難以置信,大聲道:“我將活下去看著你們死掉,你們不死,我是不會死的。”當時陪審員們也沒有在意他的誓言。

珀維斯死於1938年10月13日,剛好是12個陪審員中最後一個死去的第三天。這也許是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巧合,然而,珀維斯怎麼能夠離奇地逃出鬼門關?絞索架怎麼能自動解開?難道這一切也都僅僅是巧合嗎?

薩爾姆斯死裏逃生

一名盜竊犯在判處死刑後,屢次執行,卻總是出現意外,讓他死裏逃生。這是發生在1830年澳大利亞悉尼市的事情,而這位幸運兒叫薩爾姆斯。

事情是這樣的,一幫小偷在盜竊一張藏有金幣和銀幣的小桌子時,當場被一名警察發現,罪犯向警察襲擊,造成那名警察因傷勢過重而死亡。這起盜竊案發生不久,薩爾姆斯就被捕。警察在他的口袋裏找到了被盜去的金、銀硬幣。就立即控告薩爾姆斯犯有謀殺罪。薩爾姆斯矢口否認此事與他有關,並不停地說,口袋裏的金、銀硬幣是從賭桌上贏回來的,同時還提到了幾名證人,以此證明案發時他根本不在現場,而是在另外一個地方正喝得酩酊大醉。不過,警察還是對他毫不放過,並使用各種方法向他施加壓力,在警方高壓逼供下,薩爾姆斯最終不得不承認了盜竊罪,但決不承認謀殺,盡管如此,他還是被判定謀殺罪名成立,判處死刑。

這時,與薩爾姆斯合夥作案的另一個罪犯西蒙茲也被警方抓捕拘留,但是他施出百般花招,堅決不認罪。為了恐嚇他,逼使他招供,警察局憲兵司令下令:“把西蒙茲帶到刑場,讓他親眼看著薩爾姆斯被當眾絞死。看他認不認罪!”

執行絞刑那天。一輛馬車把絕望的薩爾姆斯拉到刑場,警察把絞索套在他的脖子上。隻要一聲令下,馬就會被趕得往前跑,讓犯人吊在那裏,直到斷氣。

刑場上早就密密麻麻地聚集了好多人,薩爾姆斯獲準在執行前向人們說幾句話。他連喊:“我是冤枉的,我承認我參加了打劫,但確實沒有謀殺。請相信我。我可以發誓。”他還說,“真正的凶手就是站在我麵前的被警察看押著的西蒙茲。就是西蒙茲把那個警察給殺死的,西蒙茲才是真正的凶手。我是冤枉的。”西蒙茲聽到這句話後立刻大聲呼叫,企圖把薩爾姆斯指證的聲音掩蓋過去。但是人們已經很清楚地聽到了他的聲音,這時人群大亂,他們不斷地往前擁擠,高喊著要求釋放薩爾姆斯。審判西蒙茲。一名正在維持秩序的警察慌亂中一不小心把馬屁股戳了一下,馬群受驚逃竄,薩爾姆斯一下被吊在半空。但一瞬間,奇跡發生了,繩子斷了,人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

警察立刻把犯人重新圍住,又趕快去準備第二條繩子。這時群情洶湧,憲兵司令命令趕快把薩爾姆斯再套上絞索,一聲吼叫,馬車被趕走,薩爾姆斯又被吊在半空。令人吃驚的是,繩子各股開始鬆開,恰恰把薩爾姆斯安全放在地上站著,連驚魂未定的薩爾姆斯都覺得如墜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