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在二十年後道路基本就定型了,想要拓寬都很難,因為處處都是高樓,動遷是不可能的,不像九十年代初期,阜城城區內樓房很少,八成以上都是平房,這些平房在未來十年內都會變成樓房,不趁著這個機會重修道路等什麼?
這就是城市規劃的問題了,很多人的眼光最多就看到五年後,他們覺得十六米寬的道路足夠了,但是宋立峰的眼光要更加長遠,放在了十年後,而劉琅就不用說了,他的眼光要放在三十年後。
這一世阜城必定要比前世強的多,市區內的道路最少也得增加三倍以上。
有了劉琅做後盾,宋立峰幹的更起勁了,去年這點工程隻是剛剛開始,在九零年他要再接再厲,徹底改變城市麵貌。
宋立峰屬於國家培養的年輕幹部,今年才三十七歲,這個年齡就能當上廳級幹部能力是有的,但兩年前剛到阜城的宋立峰依舊小心謹慎,對於如何建設好阜城,特別是做為工業特區的阜城沒有什麼好的規劃,隻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他當時給自己的定位是配合劉琅。
不過現在,他對如何建設阜城已經有了一個規劃,首先是在國家範圍內打出阜城的名號,讓大家都知道遼北省有一座阜城市,這就叫做宣傳自己。
宣傳是一種市場行為,如電視上的廣告都是為了賺錢,政府還沒有宣傳自我的概念,阜城成了第一個宣傳自己的城市,當火車開進阜城區域內,路邊就會看到巨大的牌子,上麵寫著:遼北阜城、工業特區,共建輝煌。
宋立峰甚至都想做一個電視廣告放到國家電視台去播放,隻是後來覺得阜城還沒有成績才暫時作罷。
宣傳是讓別人知道自己,讓他們到阜城來投資建設,前提是阜城要比別人強。
建立工業特區國家給了很多好的優惠政策措施,隻要你在阜城建設工廠就會減免很多稅收,這是國家層麵的優惠,宋立峰不能光靠國家,他還要自己創造更好的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就是首先要做的。
修建道路,平整場地,這是常規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宋立峰必須要做。
除了這些,宋立峰在劉琅的“教導”下,還準備建立起一套有利於投資的行政管理方式。
第一點是第三方服務體係,就是把一些設計職能從政府部門脫離出去,讓他們直接麵對市場,棚戶區改造樓房的設計方案就是采用的這種方式,中標的是一家來自深市的設計公司,而這家公司還有港島背景,可謂是於國際接軌了。
這不算是國內首創,但絕對是北方首創,可謂開創了先河。
以前這些房屋設計都是城建局的權利,現在好了,宋立峰把外地的私人設計企業引入進來,住建局的設計是什麼水平?能跟南方相比嗎?兩者差遠了,這相當於斷了城建局的一條財路,城建局的局長都快哭了,可是沒辦法,宋立峰根本不管你是死是活,你隻能自己想辦法。
住建局有什麼辦法?他們的設計部門算是完蛋了,都準備取消這個部門,但是話說回來,這也給了那些擁有優秀設計能力人才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