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野山參移栽到栽培區域的,成為“移山人參”。
朝鮮人參——均為栽培品,分朝鮮紅參與朝鮮白參。
朝鮮紅參——經蒸製而成,多壓製成主柱形。蘆粗短,長1.5~2厘米,常雙蘆,頂凹窩狀,直徑幾乎與主根同,稱平肩;主根順長多單支,棕紅色半透明。優者稱天字,最次稱翁字,中間為地字、人字,4個等級。每一字號又按每支重量。
移山參——有2種,一是將小園參移植到合適山林中任其自然生長,待長到一定年限時采挖。二是在山林發現野山參幼苗,將其移栽到合宜的地方栽植,待以後長成時再采挖。
為何說人參是“第一補藥”?
《廣五行》記雲:隋文帝時,上黨有人宅後每夜聞人呼聲,求之不得。去宅一裏許,見人參枝葉異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參,一如人體,四肢畢備,呼聲遂絕。觀此,則土精之名,尤可證也。
中醫認為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具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補脾益肺,益智安神等功效。用於氣虛欲脫,汗出肢冷,諸勞虛損,食少倦怠,虛咳喘促,驚悸健忘,眩暈頭痛,腎虛陽痿,遺尿尿頻,多飲消渴,神誌不安以及大病久病體虛難複,及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總之,人參具有強壯補益,延緩衰老的作用。凡中老年人精氣不足,陽虛血少,身體虛弱;或久病體虛,喘促虛汗;或婦女體虛,產後虛弱;或男子精少不育,陽痿滑泄,遺尿尿頻者,均可用人參補養。
人參治病方
1.獨參湯(《傷寒大全》)——人參10~30克,慢火久煎(2~3小時)成濃汁,一次服下。用於一切危急之病,氣虛欲脫,症見氣息弱,麵色蒼白,虛汗淋漓,脈微欲絕者。
2.參附湯(《濟生方》)——人參6克,熟(製)附子8克。先煎熟附子2~3小時,再加入人參慢火濃煎1~2小時,加入生薑3片稍煎,1天分2次服用。用於陽虛氣喘,自汗盜汗,氣短頭暈之證。
3.生脈飲(《千金要方》)——人參10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水煎,每天分兩次溫服。用於氣陰兩虛,氣短心悸,眩暈少神,口幹作渴,舌燥無津,自汗脈弱,及久咳肺虛。現常用於冠心病。
人參效驗方
1.人參酒(《本草綱目》)——人參30克,用500毫升白酒浸泡,加蓋密封,7天後服用。有益氣生津功效。用於久病氣虛,倦怠無力,心慌自汗,食欲不振等症。
2.益智健腦茶(《茶療藥膳》)——人參5克,五味子20克,龍眼肉30克,茶葉6克。將前3味藥共研粗末,每取約20克,加入2克茶葉,沸水泡服,代茶飲,每日1劑。有益智健腦,增強記憶之效,適用於中老年人。
3.人參茶(《祝您健康》)——人參10克,大棗10枚(打碎)。開水衝泡服,代茶飲,1天1劑(最好煎服)。能治一切虛證。
4.強身祛病茶(《茶療藥膳》)——人參5克,黃芪20克,白術25克,茶葉適當。將前3味共研細末,每服取20克,加入茶葉約1.5克,開水泡服代茶飲,每天1劑。功能健脾益氣,強身祛病。適用於中老年人及氣血不足者,也可用於運動員的保健。
人參藥膳方
1.人參蒸雞(《民間藥療食膳》)——人參10克,母雞1隻(約1000克),香菇15克,紅棗10枚,料酒5克,生薑5克,蔥5克,精鹽、味精適量。①雞宰殺後,去毛剖腹、去內髒,洗淨瀝幹。人參蒸軟切薄片,紅棗洗去核,香菇水發去菇柄,一起填入雞腹腔內。洗生薑、拍裂;洗蔥,打成結。②整理好的全雞放於湯中,腹麵朝上,薑塊、蔥結放於上,入料酒與精鹽,注入清水600毫升,蓋嚴。上籠大火蒸2~3小時,至雞肉酥爛。撿出薑塊、蔥結,下味精,調勻。分2~3次服。趁熱食雞肉、人參、紅棗和香菇,喝湯。可大補元氣,寧神益智,補脾健胃,益氣生津。適用於氣虛體弱,倦怠乏力,語音低微,食欲不振,眩暈頭痛,健忘陽痿,尿頻。患高血壓病及外感發熱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