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食療食譜(6)(1 / 3)

【製法】將青蛙活殺,去皮、內髒及頭爪,洗淨;葛根去皮,洗淨,切塊;荷葉洗淨,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煮1小時,調味即可。

【用法】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解暑清熱,去濕止瀉。

【主治】急性腸炎屬濕熱者。症見身熱煩渴,小便不利,大便泄瀉,瀉下穢臭,腸鳴腹痛。

【出處】《疾病飲食療法》

三花青蛙湯

【配方】青蛙250克,金銀花30克,雞蛋花12克,木棉花15克。

【製法】將青蛙活殺,去皮、髒雜及頭爪,取肉洗淨;金銀花、木棉花、雞蛋花洗淨。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小時,調味即可。

【用法】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清腸泄熱,去濕止瀉。

【主治】急性腸炎屬腸胃濕熱者,症見泄瀉腹痛,瀉下不爽,大便穢臭,肛門灼熱,身熱口渴,小便短黃。

【出處】《疾病飲食療法》

白蔻藿香飲

【配方】白蔻6克,藿香15克,生薑5片。

【製法】上述三味加水適量,煎煮10分鍾。去渣取汁。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芳香化濕,止嘔止瀉。

【主治】急性腸炎屬寒濕型。症見惡心嘔吐,胸膈痞悶,伴有惡寒、發熱。

【出處】經驗方。

三鮮茶

【配方】鮮扁豆葉、鮮藿香葉、鮮荷葉各30克。

【製法】上述三味一同搗碎,用潔淨紗布絞取汁液。

【用法】開水衝服,每日1劑。

【功效】祛暑、止嘔。

【主治】急性腸炎屬暑濕型。症見吐瀉頻作,肛門灼熱,大便黃褐。小便短赤,伴有發熱,舌苔黃膩。

【出處】《千金要方》

焦米茶

【配方】大米60克。

【製法】將大米放入鍋內炒焦,研細。

【用法】開水衝服。

【功效】益胃、消積、止瀉。

【主治】急性腸炎屬積滯型。由暴飲暴食引起,症見腹痛泄瀉,嘔吐酸腐,腹滿厭食。

【出處】經驗方。

(九)痢疾的食療食譜

紫莧粥

【配方】鮮紫莧150克,粳米100克,鹽少許。

【製法】將鮮紫莧洗淨,切成顆粒狀,與粳米一起放入鍋內。加鹽、清水適量,用武水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

【用法】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清熱止痢。

【主治】老人急性細菌性痢疾和腸炎。

【出處】《養老奉親書》

大蒜白芨粥

【配方】紫皮大蒜30克,白芨粉5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大蒜去皮、洗淨,切成段,放入沸水鍋內,煮1分鍾後撈出。將粳米放入煮蒜的水內,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再將蒜、白芨粉重新放入粥裏,煮熟即成。

【用法】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抗癆,止痢,降血壓。

【主治】肺結核,急、慢性痢疾,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

【出處】《食物療法》

乞馬粥

【配方】羊肉500克,高粱米1000克,鹽、味精、蔥、胡椒粉各少許。

【製法】將羊肉洗淨,切成塊,與高粱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煨至高粱米和羊肉熟爛,加味精、鹽、胡椒粉,攪勻即成。

【用法】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

【主治】胃中痹熱,久痢不愈等症。

【出處】《飲膳正要》

三寶粥

【配方】薯蕷30克,三七6克,鴉膽子20粒。

【製法】將薯蕷切碎。研成粉,用涼開水調和成薯蕷粉漿;三七研成細末,鴨膽子去皮,待用。將前述三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腱脾固腸,解毒止痢。

【主治】下痢不止,膿血相夾,腹痛後重,脾虛氣弱等症。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山藥粥

【配方】山藥片60克,粳米150克,鹽、味精少許。

【製法】將山藥、粳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至米爛成粥,再加鹽、味精。攪勻即成。

【用法】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補脾胃,滋胃腎。

【主治】脾虛久痢,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腎炎等。

【出處】《薩謙齋經驗方》

扁豆生薑粥

【配方】扁豆15克,生薑5片,大米50克。

【製法】將扁豆、大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至近熟,加入生薑煮至粥熟即可。

【用法】每日1劑,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化濕。

【主治】寒濕痢。症見胸脘痞悶,痢下赤白粘凍。

【出處】經驗方。

藿香粥

【配方】藿香10克,大米60克。

【製法】將藿香加適量水煮沸5分鍾,去渣取汁備用。另將大米煮成粥,加入藥汁攪勻即可。

【用法】每日1劑,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化濕和中。

【主治】寒濕痢。症見下赤白粘凍,腹痛腹脹,裏急後重。

【出處】經驗方。

大蒜糯米粥

【配方】紫皮大蒜30克,糯米100克。

【製法】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略煮撈出,糯米淘洗淨,放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將大蒜放入粥中,略煮即可。

【用法】溫熱空腹食之,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溫補腸胃,殺菌止痢。

【主治】慢性細菌性痢痢、年老體弱者。

【出處】《長壽粥譜》

烏梅粥

【配方】烏梅1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烏梅煎取濃汁,去渣,加入粳米煮成粥,放入冰糖溶化即可。

【用法】每日1劑。

【功效】澀腸止瀉。

【主治】細菌性痢疾久瀉不止者。

【出處】《本經逢原》

益智仁粥

【配方】益智仁15克,粳米60克。

【製法】將益智仁水煎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為粥。

【用法】每日1劑。

【功效】溫陽散寒,健睥止瀉。

【主治】細菌性痢疾屬脾腎陽虛,久痢不止。

【出處】經驗方。

馬齒莧粥

【配方】新鮮馬齒莧6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鮮馬齒覓洗淨切碎,與粳米一齊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

【用法】早晚餐溫熱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