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飲食療法(3)(2 / 3)

3.細嚼慢咽把食物盡量嚼碎,可減輕胃的負擔。進食過急,加上不停地談話,會在無意中吸人很多空氣,引致胃脹氣。

4.少吃難消化的禽物高脂肪及蛋白質的食物需較長的時間消化,令胃部蠕動減慢,增加它的負擔。避免吃刺激性食物、辣食及油膩食物。

5.不要暴飲暴食每餐以7、8成飽最為理想,因此,自助餐還是偶一為之好了。

6.少食多餐而勿多量少餐可避免胃部因一次消化太多食物而形成沉重負擔。兩餐中間飲1杯牛奶。

7.戒除煙酒。

8.減肥

肥胖者應減肥,有助減輕胃部負擔。

十二、傾倒綜合征的飲食原則

1.吃飯時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適量活動,避免勞累及受涼。

2.飲食定量、適量、宜清淡,避免生、冷、硬、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不食脹氣及油脂食物,食後臥床半小時至1小時,可預防傾倒綜合征。

3.避免含糖量高的食品,例如軟飲料、糖果、點心、小甜餅、蜜糖、蜂蜜和糖蜜。選擇含有中等至豐富含量的蛋白質和脂肪性食物。

4.少罐多餐,出院後每日5~6餐,每餐50克左右,逐漸增加,至6~8個月恢複每日3餐,每餐100克左右,1年後接近正常飲食。

5.不要在吃飯時喝飲料,而要在飯前或飯後大約1小時喝飲料。

6.剛煮熱或冰鎮的食品,在吃之前要使其溫度接一近室溫。

7.限製食鹽和調味的醬油和味精。

8.保持大便通暢,並觀察有無黑便、血便,發現異常及時門診或急診就醫。

十三、急性腸炎的飲食原則及要求

1.急性期應禁食急性水瀉期需暫時禁食,以減輕食物對腸道的刺激,使腸道完全休息。必要時由靜脈輸液,以防失水過多而脫水。

2.清淡流質飲食不需禁食者,病初宜給清淡易消化的流質。如蛋白水、果汁、湯、稀藕粉、稀杏仁霜、蛋黃米粥、淡茶、過濾茶水、濃米湯等,以成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產氣的流質飲食。對牛奶不適應者,服牛奶後常加重腹瀉。

3.根據病情調整飲食排便次數減少,症狀緩解後改為低脂流質,或低脂少渣、細軟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如大米粥、藕粉、爛麵條、麵片、蒸蛋、豆腐腦、龍須麵等。

4.飲食選擇如果腹瀉的患者同時伴有嘔吐時,要暫停進食物,可以靜脈補液,並減輕胃腸負擔。當嘔吐停止後,才可以吃一些清流質食物,如濃米湯、稀藕粉、去油肉湯、去油雞湯、過濾菜湯、淡茶等。如果患有痢疾,可能有腸黏膜潰瘍,應盡量減少食物對腸道的刺激,先吃流質飲食、少渣半流食,最後逐步過渡到正常普通飲食。

5.半流質飲食腹瀉基本停止後,可供給低脂少渣半流質飲食或軟飯。少量多餐,以利於消化。如麵條、粥、饅頭、軟米飯、瘦肉泥等。仍應適當限製含粗纖維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後逐漸過渡到普食。

6.補充維生素注意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補充,如鮮橘汁、果汁、番茄汁、菜湯等。

十四、慢性腸炎的治療原則

1.適當休息,進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酌用止瀉劑,可給次碳酸鉍1~2克.每日3次;複方樟腦酊4毫升,每日3次

3.解痙劑,可用阿托品0.3~0.6毫克,每日3次;溴丙胺太林(普魯本辛)15毫克,每日3次。

4.按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但病情要長。也可用3%黃連素液或5~10克大蒜浸液20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1次,10~20天為1個療程。其他治療同急性腸炎。

5.精神性腹瀉者,可用氯氮卓10毫克,每日3次:苯巴比妥15~30毫克,每日3次。

十五、慢性腸炎的飲食治療

1.低脂少渣飲食每天脂肪40克左右,過多不易消化並加重胃腸道負擔,刺激胃腸蠕動加重腹瀉。故植物油也應限製,並注意烹調方法,以蒸、煮、汆、燴、燒等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雞、蝦、魚、豆製品等。注意少渣,粗纖維多的食物能刺激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當腹瀉次數多時最好暫時不吃或盡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給予鮮果汁、番茄汁以補充維生素;少渣飲食可減少腸蠕動、減輕腹瀉,故宜進食細掛麵、粥、爛飯等。

2.高蛋白高熱能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複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並造成體內貯存的熱能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熱能飲食,並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可供給蛋白質100克/天左右,熱能10.46~12.55兆焦(2500~3000千卡)。

3.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菜等,含粗纖維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醃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點心、均屬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