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香椿的其他加工食法(3 / 3)

“製法”將上2味研末。

“服法”每服2-3克,每日2-3次。

治產後惡露

“配方”生藕500克。

“製法”將生藕搗汁,燉熱。

“服法”每日服食1-2次。

治產褥感染

“配方”幹荷葉30克,梔子15克,赤小豆20克。

“製法”將上3味人鍋,共煎湯。

“服法”飲服,每日2-3次。

治回乳

“配法”生地、藕節各30克,蘆根10克。

“製法”將上3味以水煎湯。

“服法”飲用,每日2次。

治回乳

“配方”荷葉、浮萍各20克,梔子12克,青果6克。

“製法”將上4味以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1-2次。

治新生兒黃痘

“配方”鮮藕巧克,赤小豆3克。

“製法”將上2味以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2次。

治新生兒臍炎

“配方”鮮藕節6克,五倍子3克。

“製法”將上2味共搗爛。

“用法”塗患處,每日2次。

治小兒麻痹症

“配方”荷葉12克,蓮子10克,百合6克,五味子3克。

“製法”將上4味入鍋,加適量水共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1-2次。

治小兒遺尿

“配方”蓮子10克,五味子3克,益智仁5克。

“製法”將上3味以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1-2次。

治小兒腹瀉

“配法”蓮子3克,炒穀子3克,陳皮6克。

“製法”將上3味人鍋,加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2-3次。

“配方”鮮藕節、馬齒覓各30克,蜂蜜30毫升。

“製法”將前2味水煎,然後與蜂蜜調勻。

“服法”飲服,每日1-2次。

治口腔潰瘍

“配方”鴨蛋1個,荷葉巧克。

“製法”將上2味人鍋,加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1-2,次。

治咽喉腫痛

“配方”鮮藕若幹,蜂蜜20毫升。

“製法”將藕擠汁100毫升,加蜂蜜調勻。

“服法”每日1次,連服數日。

治慢性喉炎

“配方”荷葉30克,杏仁12克,拘祀子20克。

“製法”將上3味以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2次。

治急性喉炎

“配方”藕節30克,拘祀子15克,地骨皮20克。

“製法”將上3味以水煎湯。

“服法”飲用,每日2次。

治白喉

“配方”荷葉20克,黃連6克。

“製法”將上2味一同水煎湯。

“服法”飲用,每日2次。

治慢性咽炎

“配方”藕100克,沙參15克,甘草10克。

“製法”將藕與沙參、甘草人鍋,加適量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1-2次。

治聲音嘶啞

“配法”藕100克,竹葉、杏仁各10克。

“製法”將上3味以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1-2次。

治電光性眼炎

“配方”生藕汁、蜂蜜各等份。

“製法”將上2味混合,調勻。

“用法”點眼,每次2-3滴,每日3-4次。

治白內障

“配方”藕100克,桃仁、黃芬各15克。

“製法”將上3味以水煎湯。

“用法”每日2次,飲湯。

治眼外傷腫

“配方”鮮藕1塊。

“製法”將上味搗爛取汁。

“用法”取汁點眼,每日3-4次。

治角膜潰瘍

“配方”白蘿卜葉、荷葉各20克,甘草10克。

“製法”將上2味人鍋,加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2次。

治慢性鼻炎

“配方”鮮藕節30克,桑樹根30克,蒼耳子15克。

“製法”將上3味以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2-3次。

治鼻炎

“配方”鮮藕節適量。

製法1將上味洗淨,搗汁。

用法】滴鼻,每日3次。

治鼻出血

“配方”鮮荷葉汁30毫升,韭菜汁20毫升。

“製法”將上2味汁混合,調勻。

“服法”1次服完,每日2-3次。

治內耳眩暈病

“配方”荷葉30克,白薇15克,艾葉6克,冰糖20克。

“製法”將上4味以水煎湯,即可。

“服法”服之,每日1-2次。

治食管癌

“配方”生藕汁、蘿卜葉、生薑汁、甘蔗汁、梨汁、白果汁、竹瀝、蜂蜜各杯。

“製法”將上8味拌勻蒸熱。

“服法”代茶飲。

治肺癌痰中帶血

“配方”藕、糯米、糖各適量。

“製法”將糯米塞於藕中,加糖蒸熟。

“服法”做點心食。

治鼻咽癌引起的鼻

“配方”鮮藕120克。

“製法”將鮮藕洗淨,擠汁。

“服法”取汁飲服。

治白血病

“配方”荷葉100克,拘祀子、冰糖各30克。

“製法”將上3味以水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2-3次。

蓮藕的其他加工食法

藕圓

“原料”新鮮大湖藕1000克,糯米500克。

“製用”將藕去皮,去節,洗淨,入鍋中煮,待煮至爛熟時起,搗爛如泥,糯米掏幹淨,煮成爛米飯,搗勃耙,拌入藕泥,作成丸子,鍋中加油,待油燒至5熱時,下丸子人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撈起瀝油,中加白糖水,煮沸後,將炸好的丸子加人糖水中,火偎煮片刻,待糖水收幹時起鍋。本品具有健脾胃,增進食欲的功效,適用於納呆食少,食欲不振病症。

蜜蒸藕

“原料”鮮藕500克,蜂蜜150毫升,麵粉50克。

“製用”先將藕洗淨,切去節,用麵粉加水調成糊,封住藕下頭,再從孔中灌滿蜂蜜,豎放籠中,蒸熟,然後去除藕下端麵糊,瀉去孔中的蜜,削去藕皮,用刀切片、裝盤,即可食。本品具有開胃健脾,涼血清熱的作用。凡發熱口渴、肺熱咳嗽、咽幹口燥、咯血、便血者均可食之。

五汁飲

“原料”鮮藕、鮮梨、生革、生甘蔗各500克,鮮生地250克。

“製用”將以上5種鮮品洗幹淨,榨汁。每次飲用1小杯,1日可飲3至4杯。本品具有益胃生津,除煩止渴的功效。適用於肺燥咳嗽、咽幹口渴、發熱、血友病等病症。小便熱痛者服之亦有效。

藕粥

“原料”粳米500克,太湖藕250克。

“製用”將藕洗淨切碎,與粳米同人炒鍋中熬粥,至粥將熟時,加入適量鹽、香油,攪拌均勻,粥熟即可食用。本品具有健脾開胃、止泄瀉之功效。適用於各種脾虛腹瀉之病症,老年體弱者常食之,有增強體質的作用。

食療功效。

胃疼、胃、十二指腸潰瘍、急胃腸炎、腹脹、便秘、心悸、傷寒腮腺炎、扁桃體炎、濕疹、斑禿、痛、白癱風、腳裂、燙傷、妊振泄瀉嬰兒濕疹。

土豆,學名馬鈴薯,又名洋山芋、地蛋、山藥蛋山芋、洋芋、洋番薯、土卵、土芋、陽芋等。拉丁美秘魯印加族人稱土豆為“把把”,意大利人稱為“豆”,法國人叫“地下蘋果”,德國人叫“地梨”,比時人叫“巴達諾”,美國人叫“愛爾蘭薯”,俄國人“荷蘭薯”等等。

土豆是世界五大糧食作物之一(玉米、小麥、稻、燕麥和土豆),一些國家稱土豆為“植物之王”歐洲、美洲等一些國家的人民,每天都離不開吃土豆由於土豆營養豐富,糧菜兼用,老少皆宜,功能齊全頗受人們的稱讚,被譽為“第二麵包”。

特色

土豆原是野生,始產於南美洲。考古學家曾在秘魯印第安人的古墓裏發現嵌有土豆圖案的各種陶器。由此推斷為時可能在公元前2000至公元前2800年就已種植土豆了。16世紀中葉,西班牙人將土豆引種到歐洲,又被引種到英國愛爾蘭,但當時是將它當做奇花異草看待的,直到1663年,愛爾蘭政府才鼓勵栽培,土豆才從供人觀賞而躋身餐桌,但仍有許多國家將它貶於人們的食物範圍之外,如法國有位藥劑師,把土豆從美國帶回去想推薦作為糧食,可當時的許多法國人卻視土豆為“妖魔的蘋果”而拒絕栽種。後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親自提倡,在一次宴會上將土豆花插到皇後頭上作為裝飾,從此,土豆花身價陡高,成為當時最時髦、最高貴的標誌,土豆才在法國獲得落腳生根繁衍後代的權力。

據說,土豆從東南亞和歐洲傳入我國,是在18世紀我國華南首先種植,後來才普及到華北、西北地區,到19世紀末,我國東北才種植土豆,但後來者居上。

土豆的品種最早有50種左右,自1932年以來,全世界已培育出146個新品種,在原產地秘魯設有一座國際土豆研究中心,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超級土豆”,這種土豆可以在潮濕的熱帶地區迅速生長,種植1個多月便可食用。我國的土豆品種也不少,按形狀可分球形、扁圓形、卵形、長棒形等塊莖。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等品種,大得如飯碗、小的如麻雀蛋。土豆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塊莖長4一8厘米,橫徑3一6厘米,成密集狀:)地上莖柔弱,高50一90厘米,多分枝,無毛或披茸毛。羽狀複葉,兩麵均被疏毛。聚傘花序成圓錐狀,花冠輻狀,白色或淡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