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食用小常識(2 / 3)

名稱

香椿,通常我們指的是“椿芽”,就是人們作蔬菜吃的椿樹萌發的嫩芽。俗稱香椿頭。

特色

香椿在我國栽培曆史悠久。兩千年前的莊周在《逍遙遊》中曾說:“上古有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曾說“椿木皮細肌實而赤,嫩葉香甘可茹。”可見,香椿頭自古就被我國人民當作了時令名品。

香椿,香味濃厚,嫩葉以穀雨前采收者為上。曆史上它曾作為皇帝的貢品。慈禧太後每年都要吃山東陵縣頭的香椿。在吃法上,通常有蛋炒香椿、油炸香椿、香椿拌豆腐、鹽漬生香椿。此外,還可以製作香椿、香椿末、香椿蒜汁當做作料等。香椿不但味鮮可口,別具風味,而且在藥用上也很有價值。

香棒不僅是一種佳蔬,還是一種悅目的喬木,每當花爛漫時節,那深綠色的碧葉,白色圓錐形的花絮,人賞心悅目,耳目一新。待到秋風送爽,葉片又轉為紅、黃紅色,卵形的葫果綴滿枝頭,呈現一派生機,人為之振奮。從香椿的品種而言,以黑油椿、紅油、青油椿為佳。在穀雨前采摘的香椿無絲,味道更佳。香椿曾有過曆史“輝煌”,從唐代起香椿曾同荔枝一樣被推為貢品。

營養常識

曹養提示

宋代的《生生篇》載:“嫩芽渝食,消風祛毒。”現代科學實驗證實,香椿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杆菌、痢疾杆菌、綠膿杆菌、大腸杆菌都有抑製作用,可治療痢疾、泌尿道感染等病症。

營養知識

香椿含有極豐富的營養。據分析,每100克香椿中,含蛋白質9.8克,雄居群蔬之冠;含鈣143毫克,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含維生素C115毫克,僅次於辣椒,其含量約為白菜的2.5倍,菠菜的3倍,芹菜的20倍。另外,它還含磷、胡蘿卜素、鐵、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可以說,有病治病、無病健身。春季裏,人們能經常吃些香椿,對身體是大有裨益的。

食療保健作用

香椿味辛,性寒,無毒。有清熱解毒,澀腸止血,健胃理氣,殺蟲,固精之功效。根皮均有清熱解毒、抑製分泌、止瀉痢之作用。適用於便血、痔腫、腸炎、痢疾、婦女白帶下、夢滑精、皮膚炎症、瘡腫等。

曆代醫書評香椿。《食療本草》“女子血崩及產後血不止,月經來多,亦止赤帶下,療刁、)匕瘡痢。”《大明本草》:“止女子血崩,產後血不止,赤帶,腸風瀉血不住,腸滑瀉,縮小便。”《本草綱目》:“白禿不生發,取椿、桃、揪葉心搗汁、頻塗之。”《醫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濕,去血中濕熱。治泄瀉,久痢,腸風,崩,帶,小便赤數。”

食療須知

據《食療本草》載:“椿芽多食動風,熏二經脈,五髒六腑,令人神昏氣微。若和豬肉,熱而頻食則中滿,蓋奎經絡也”。故食之不可過量。

食用小常識

香椿在常溫下不易保鮮,可用鹽醃後保存,貯存1年左右不變質,不走味,可隨用隨取。

食療方便

治誤吞魚刺

“配方”椿樹子若幹。

“製法”將椿樹子燒存性,研末,用酒送服。

“服法”每服10克。

“配方”香椿頭250克,

“製法”將香椿頭搓碎,3克。

“服法”每次服2丸,

“配方”椿樹皮30克,幹薑10克,甘草

“製法”將上3味共研細末

“服法”每服2一3克,

“配方”香椿皮若幹。

“製法”將香椿皮洗淨,曬幹研末

“服法”以開水衝服,每次5克。

“配方”香椿葉60一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