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後記(2 / 2)

在探討有關問題時,我既重視史料的采輯利用,又注意分析鑒別,必要時還實地考察,力求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有些典型史料已有人引用,我也有所采用,這是不能避免的,否則難以說明問題。但我盡可能發掘一些未被利用,尤其是陝北的地方史料。有些見解不同於他人,是由於分析、甄別、利用史料有所不同。比如我認為李自成祖墓不在李繼遷寨附近,而是在長峁墕附近,主要依據是邊大綬《塘報稿》中所說米脂縣城距墓地一百三十裏的版本,《米脂縣誌》、地方人士的記載和民間口碑史料,以及我對地形、距離的踏勘。

本書探討的主要是李自成陝北史事,其中涉及他起義前和起義的問題較多。書後幾篇與李自成陝北史事關係不大,但都與他有關,可以看作李自成陝北史事的“相關鏈接”。我從軍至今已有30年,有一些軍事知識,所以寫了《李自成農民軍的軍隊建設》;作為甘肅省明清史研究會、李自成研究會成員,探討過李自成歸隱甘肅青城問題並寫成一文,一並納入書中,旨在拋磚引玉,以待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

本書是我準備寫李自成紀實作品,在考證有關史事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的,書中各篇都是我需要弄清的問題。我能為李自成研究做一些工作,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一些探討也是不成熟的。我曾學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對曆史學還在學步。對探討的問題,我唯恐有悖曆史真實,所以下了大力。書稿寫成後,我還征求過北京、蘭州的明史專家和陝北史誌工作者的意見。盡管如此,由於本人學識水平、史料和時間所限,對有些問題辨析不當,觀點欠妥等在所難免,誠望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2006年是李自成誕辰400周年。我在今年出版此書,除了願為李自成研究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外,也想通過此書向專家請教,與同好交流。

在考察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曾得到陝西米脂賀國建、周德成、李澤民、艾有為、艾劍、常宏、申長明,橫山安民穩、雷建忠、孟濤、馮生麗,子洲張俊宜、安鎖堂、蘇萬鈞,綏德南國倫、張仰峰、徐海軍,安塞馮生剛、高長斌、高占元,藍田李淑華、劉平珍、劉友善,甘肅宣雲清、羅士文、李文生、常凱華、蘇桂元等人,和甘肅省圖書館不少工作人員的熱情幫助和支持。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謝承仁年事已高,視力嚴重下降,讀寫不便,在鄒兆辰教授的協助下為本書作序,令我非常感動。蘭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軍銜)鄭守增在百忙中,也為本書作了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我的老首長郝國良為書名題了字。甘肅人民出版社的同誌為出版此書做了許多辛勤工作。在此,一並謹表衷心的感謝。

作者

2006年8月9日於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