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生長於陝北,起義於陝北,起義之後回過陝北,與陝北有關的史事甚多。他的祖墓、家世、家境、起義前的職業、經曆、家居村、起義地、起義原因、起義後回陝北史事等問題,有必要盡可能弄清。
對這些問題,前人有一些探討,但還是很不夠的。他起義幾年後才引起官方的注意,之前地位低微,其名不顯,有關史事史籍少有記載,有的記載也不全可信。外籍人士有查閱陝北地方史料和實地考察的不便,陝北人對他也少有研究者,這使有的問題還未弄清,有的問題還存在誤說和對史料的誤讀。如他的故裏是雙泉裏,而非雙泉堡、懷遠堡;他當驛卒的銀川驛在米脂城內,而非寧夏銀川;他的債主是艾同知,不是艾舉人;他的起義地在米脂西部,不在金縣;米脂盤龍山古建築,並非李過修的李自成行宮。
如此等等問題,陝北人比較容易說得清。我是陝西米脂人,走過西北尤其是陝北大部分地方,便於找到陝北的地方史料,知道許多可與史料印證的民間傳說,了解陝北地理、風土人情、方言土語,這都有助於李自成陝北史事的研究和對史料的解讀。比如我從《米脂馮氏宗譜》、《米脂艾氏宗譜》、《葉氏家譜續編》、《趙氏家譜序》中,查到了一般史籍不載的與李自成史事有關的史料:從明官軍副總兵艾萬年後裔那裏,聽到了有關李自成與艾萬年的一些口碑史料。有關史籍提到一些陝北地名,從中可以知道農民軍的據點何在,行軍路線如何。了解陝北方言,可以從有些農民軍首領綽號的不同寫法確定其本名。從而弄清一些重要史事。
對李自成與陝北有關的史事,我弄清了一些問題。如李自成與米脂艾氏的關係,他為什麼與艾氏有“有夙嫌”,他的債主不是艾舉人,而是艾同知,亦即曾任江西贛州府同知的鄉紳艾應甲,艾萬年之父;崇禎九年夏,李自成第一次回米脂,所傳呼托事的知縣是溫應星,而非邊大綬。有的問題,史料和近人書籍的論說多是大的輪廓,我力求闡述得更為具體一些。如李自成的故村在哪裏,他家為什麼屢次遷居:他的起義地,具體指出在米脂西部的西川等地。有的問題不止一說。我盡可能找到更多根據,認同一種觀點,使之更能成立。書中的問題前人大多沒有專文論述,我依據有關史料,適當采用陝北的有關口碑史料,梳理考述,可以對問題看得更清楚。
我曾聽艾萬年後裔傳說,艾萬年是明軍總兵,在寧州被李自成所殺等事,後讀明清史料知,他們所言是實。我村有傳為艾萬年“插旗礅”,我小時見有底座大石三塊,故老相傳,頂上還有石柱。2006年上半年山上開發氣田時,村民在溝底果然挖出了頂上的一塊石柱,證實傳說不虛。這使我相信,民間傳說的曆史,真實成分是很大的。在寫本書時。我對民間傳說給予了應有的重視,有選擇地采用了一些輔助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