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元同誌家住無定河西,與長峁墕不到50公裏,從小聽過許多關於李自成家的傳說。近年他到了李自成遠祖所居住的李站,李自成誕生地李繼遷寨,也來到了李自成少年時居住地和祖墓所在地的常峁墕。(據常福元同誌考證,自從常姓人在此居住後,人們即習慣地將此地寫為“常峁墕”。)那裏今屬橫山縣石窯溝鄉長峁墕行政村的永峰山自然村。他描述說:“村子今有‘自成小學’一所,向陽山坡上建有上刻‘李自成故裏’的紀念碑一座。站在村子東邊墕口去墓地的大路上可見村落窯舍。墕口有個大平塌和名叫‘坐朝峁’的小土峁,相傳李自成少年時,常與夥伴們在塌上跑馬玩樂,在放羊時常坐在土峁子上麵玩‘坐朝’遊戲。”這樣,他把當地民眾代代相傳的口頭傳說與現實狀況聯係起來了。這事也說明,當地民眾對自己家鄉的曆史意識也開始增強了,他們明確地在家鄉豎起了“李自成故裏”的石碑,再也不會像二十多年前我們去調查時那樣說“肯定不了”了。我想,上世紀80年代我們曾兩次去陝北,如果我們能夠再一次去陝北考察,一定要到這個地方看一看。
常福元同誌是蘭州大學中文係畢業的,參加工作後在部隊機關從事文字工作多年,但對於李自成的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由於有著對於故鄉曆史的特殊情感,有著對於故鄉地理狀況、語言特點、風俗習慣以及陝北人固有的性格特點等的特別了解,加上對於曆史文獻和口碑資料的深入研究與把握,所以他的研究可以突破專業史學工作者的局限,在某些問題的研究上取得新的進展。而中文係的專業學習與在部隊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的經曆,則可以有助於他把研究的成果,以優美、通俗的文字形式介紹給廣大的群眾。在“史事研究”的基礎上,他還要進一步寫關於李自成的紀實性作品,這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事實的考證是曆史研究的需要,而廣大群眾需要的是有關曆史的知識,並能從中受到啟發與激勵。我想,由於上述的條件和個人的持續努力,常福元同誌一定會達到自己的目的。我預祝他在這兩個方麵都能取得成功!
2006年7月25日
於北京花園橋首都師範大學
鍥而不舍寫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