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家庭防治,是我國勞動人民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為了及時解除疾苦,幫助身體恢複健康逐漸形成的自我保健方式。改革開放以後,國家經濟發達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之醫藥市場的開放,以及非處方藥品的擴大使用,這一形式更加盛行,不僅小傷小病不去醫院求治,就連一些大病也圖方便,隨便到藥店買點藥自用。但是,畢竟大多數人缺乏醫藥知識的培訓,大都是憑經驗隨症購藥,對疾病的診斷及藥物的特性、毒性及耐藥性、服藥方法、劑量等認識明顯不足,在用藥時又習慣任意加大劑量,隨便更換藥品,這些行為和認識都直接影響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了讓廣大群眾更全麵地掌握常見病家庭防治知識,我們係統總結了全國著名老中醫劉啟廷主任醫師在這方麵的經驗,並加以整理,編著這本適合老百姓家庭使用的保健書——《常見病防治指南》,幫助廣大讀者正確掌握疾病的預防、診斷及用藥知識,提高常見病的自我防治能力及合理安全用藥方法。編寫力求通俗易懂,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讓其真正成為老百姓的家庭保健醫。

本書分四篇

一、防病篇。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防病知識缺乏引發的富貴病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本篇從心理、飲食、生活環境、睡眠、排便等方麵講解保健防病知識,以提高人群的防病能力。

二、識病篇。以識體查病和看單識病為主題。新世紀的健康格言是:最好的醫生是自己。病是長在自己身上的,應該自己首先知道,可以不依靠醫生及醫療器械,通過自己望、聽、嗅、摸等方法,觀察全身皮膚、器官、肌肉、關節、行為、步態及痰、尿、糞、涕、汗等異常表現,尋找疾病的早期信號,再結合看各種化驗單的改變,這樣對病症的診斷更明確,以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

三、治療篇。根據人們以往憑症購藥的習慣,本篇分常見症狀、常見病的治療及家庭急救常識,每一症(病)都以概述、症狀、體征、用藥舉要、調養護理等項,既扼要敘述疾病證的病因病機、主要症狀,又根據中醫辨證分型的原則,列舉治療用藥。為方便廣大群眾用藥簡便,又能獲得治療效果,用藥主要兼顧西藥、中成藥以及單驗方應用,結合食療、神療、生活調理等。家庭急救常識對每個人和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要,療效就是時間和方法,時間延誤了、方法用錯了,就會造成終身遺憾。

四、用藥篇。本篇不具體介紹藥物,主要講述如何安全合理用藥。藥物有治療疾病、使病人恢複健康的作用,但是如果用之不當,又可損害人體健康。因此,用藥必須講究種類、方法、劑量、禁忌,趨利避害,以達到治療疾病、保證健康的目的。

本書編寫還為糾正以往群眾重視治病、輕視防病、以症購藥、有病就用藥的不良習慣,注重防病知識,掌握識體查病知識及明確的病症診斷,引導群眾以病選藥,達到藥病相符,使療效更加確切。再者不能有病就吃藥,病有功能性及器質性之分,對功能性疾病不一定非用藥不行,古人有“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神療”之說,調整心理,改變飲食習慣,能治療一些疾病。有些病初起隻要稍加調養就能好,對心理及飲食調養,能更加貼近群眾的心理,貼近每個家庭。本書編者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從普及醫學科學知識出發,引導群眾學醫、用醫,以提高群眾的自我防病治病能力,每篇深入淺出,讓讀者容易讀懂理解,使治病用藥更加得當,調養方法簡便易行,療效顯著,符合常見疾病家庭防治的特點。

“健康就是金子”,青春、健康、生活質量,比長壽更為重要。我們衷心祝願廣大讀者,通過本書能學會識別常見病並用藥恰當、調養合理,從而成為稱職的家庭保健醫。

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各類專著、書報、雜誌等相關內容,除采用資料較多的書籍附錄於書末,其他資料恕不一一列出,在此一並致謝。

由於水平有限,書中不盡如人意之處在所難免,我們真切希望得到同行、讀者的指正。

編者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