燜,燒,一鍋端

“燜”,是先用油鍋將原料加工成半成品,再加適量的湯汁和調味品,急火燒開,蓋上鍋蓋,用“微火慢燜爛”的一種烹調方法。成熟後也可勾芡,使菜品有少量芡汁。

“燒”,是將初步加工、整理、改刀成形的烹調原料,經過煸炒、油炸或水煮等方法加熱處理後,加適量的湯汁和調味品,慢火加熱至原料入味熟爛的烹調方法。

由於微波爐和錫紙進入現代生活,又給“燒”這一烹飪方式帶來新鮮的樂趣,年輕人到戶外燒烤時,除了動用烤叉之外,這“錫紙燒”屬於第二主角。

而“燜燒鍋”更簡單,把“燜”和“燒”二合一,先燒煮,後離火自燜,一鍋端!

蒜頭南乳燜節瓜

素材節瓜750克。

素味蒜頭4瓣,花生油2茶匙,致美齋浙紹南乳1大塊,白糖1/2茶匙,水1/2碗,蘑菇精、花雕酒各適量。

素手速動

1.

節瓜削皮、洗淨,切塊;

2.

用菜刀平拍蒜頭兩三下,剝去蒜衣,無須再切或剁碎;

3.

中火燒鍋,放入節瓜塊,用“白鍋炒”的方式,把節瓜塊炒至其邊緣略呈焦黃鏟起,全程無油;

4.

大火燒鍋,澆入花生油,爆炒蒜頭至微黃,放入南乳,並用鍋鏟戳碎,倒進節瓜塊,爆炒2分鍾,攢花雕酒,加入白糖、水,混炒,合上鍋蓋,調為小火;

5.

燜至節瓜的汁開始收幹,再撒蘑菇精調味即成。

素食養生有理

節瓜營養成份較一般蔬菜為高,是體虛者較易吸收的食用蔬菜;其性平味甘,能生津止渴、解暑濕、健脾胃、通利大小便,且中醫認為節瓜不寒不熱,相對於冬瓜的寒涼,很具“正氣”。本素食是夏季的美味佳肴。

波波素煮意

“白鍋炒”就是“無油炒”,它屬於烹飪前置的一道工序,利用鐵鍋的溫度使被炒的食材達到以下的效果:揮發水分(如炒水瓜、炒南瓜),辟消異味(如炒鹹酸菜),提升香氣(如炒節瓜、白瓜),促進香脆(如炒花生、芝麻),避免糊化(如炒芋頭)。

燒烤汁燜雙鮮菇

素材鮮草菇300克,鮮杏鮑菇300克,洋蔥1個。

素味花生油2碗,致美齋小磨麻油1/3茶匙,燒烤汁3茶匙,薑、白糖、蘑菇精、花雕酒、水、白胡椒粉、生粉各適量。

素手速動

1.

鮮草菇洗淨,切去蒂部雜屑,在菇頂上輕切“十”字紋;鮮杏鮑菇洗淨,斜切成厚片;

2.

薑洗淨,刮去皮,切成薑米;

3.

提前20分鍾將洋蔥塞入電冰箱急凍,再拿出來剝衣洗淨,切成一瓣一瓣的“洋蔥耳”;

4.

大火燒鍋,澆入花生油,冒起白煙後調為中火,倒入鮮草菇、鮮杏鮑菇,炸2分鍾,用網篩撈起,瀝油待用;

5.

鍋裏留餘油約1.5茶匙,大火爆薑米,再倒入鮮草菇、鮮杏鮑菇,爆炒3分鍾,攢花雕酒,撒白胡椒粉,加入燒烤汁、水,中火燜燒15分鍾;

6.

用白糖、蘑菇精調味,淋入麻油和用水、生粉調成的濕芡;

7.

加入洋蔥,炒1分鍾即可。

素食養生有理

草菇、杏鮑菇等食用菌有抗癌、抗菌、抗病毒、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健胃、止咳祛痰、利膽、保肝、解毒和免疫度調節等功效,多吃有益。洋蔥也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本素食能保健養身,增強體質,適宜於體質虛弱者的調理。

波波素煮意

這款素菜味道鮮美,軟諗適中,宜拌飯。

將鮮草菇、鮮杏鮑菇先炸一回,是為了驅掉其木糠味;第二回的“炒”,那可算是諸味同鑊,

在急火高溫之下,撮混揉合。

洋蔥起鍋時以七成“熟”為佳,留下兩成的“熟”,交給熱氣騰騰的鮮菇和芡汁去發揮作用,

最後的一成“熟”,變為一成的“生”,既吊出鮮菇的美味,又刺激打開了味蕾。

老板菜燜筍幹

素材筍幹750克。

素味袋裝的即食老板菜1袋,蒜頭2瓣,花生油3茶匙,白糖、蘑菇精、鹽、生抽、花雕酒各適量。

素手速動

1.

提前半日,用溫水浸發筍幹,擠幹水後,再用冷水浸發30分鍾,撈起,擠幹水分,切片;

2.

用菜刀平拍蒜頭兩三下,剝去蒜衣,無須再切或剁碎;

3.

大火燒鍋,澆入花生油,爆炒蒜頭,見其微黃,即放進老板菜和筍片,爆炒至幹水,攢花雕酒、水,混炒,合上鍋蓋,火勢調為中火;

4.

燜至僅餘2茶匙的筍汁,用白糖、蘑菇精、鹽、生抽調味(生抽別放太多,小心筍偏酸了);

5.

再燜至筍汁收幹到1茶匙,收火了。

素食養生有理

竹筍性寒,味甘,能解暑熱、清髒腑、消積食、生津開胃,發胖的人吃筍之後,也可促進消化,減少脂肪。養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常吃筍有一定關係。

波波素煮意

“老板菜”是什麼菜?原來,它與四川榨菜一樣,都是由莖瘤芥切片而醃製的醬菜。

莖瘤芥,是芥菜的同宗兄弟。其表皮青綠光滑,皮下肉質色白而肥厚,質地嫩脆。這種莖瘤芥,呆在四川,成了酸味特殊、辛辣鹹鮮的榨菜,順著浩浩蕩蕩的長江,流到了長江三角洲,卻變為微鹹偏甜、鮮脆爽口的“老板菜”。

美味燜燒

茴香八角燜花生仁

素材花生仁1000克。素味花生油1茶匙,小茴香20克,八角3粒,花椒10粒,甘草10克,水1/2碗,蘑菇精、鹽、花雕酒各適量。

素手速動

1.

煮一鍋開水,倒入花生仁,煮3分鍾後,撈起瀝水;

2.

八角用菜刀平拍幾下;

3.

大火燒鍋,澆入花生油,爆一爆八角,再倒入花生,炒2分鍾,撒放小茴香、花椒、甘草,攢花雕酒、水,混炒,合上鍋蓋,火勢調為中火;

4.

燜至僅餘3茶匙的汁水,用蘑菇精、鹽調味即可;

5.

裝上碟的燜花生最好有些汁,因為花生仍會吮吸汁而膨脹的。

素食養生有理

花生長於滋養補益,可延年益壽,有“植物肉”、“素中之葷”之美稱。小茴香性溫,味甘、辛,有特異香氣,可散寒理氣開胃。甘草性平味甘,能益氣補中。本素食富含營養,適宜於一般人群食用。

白胡椒燜白蘿卜青蒜

素材白蘿卜1000克,青蒜250克。

素味白胡椒12粒,玉米胚油11/2茶匙,白糖、蘑菇精、鹽、花雕酒、水各適量。

素手速動

1.

白蘿卜洗淨削皮,豎剖為4條,再切為滾刀塊;

2.

青蒜摘洗淨,用平刀拍幾下蒜莖和蒜葉,切成6厘米長的段,蒜白、蒜葉分開;

3.

用胡椒研磨器,將白胡椒磨碎;

4.

大火燒鍋,澆入玉米胚油,爆炒蒜白1分鍾,放進白胡椒粒,加入白蘿卜塊,炒2分鍾,攢花雕酒,淋水,混炒,合上鍋蓋,火勢調為中火;

5.

燜至僅餘3茶匙的汁時,用鹽、蘑菇精和白糖調味;

6.

倒入蒜葉,撈勻,合蓋燜2分鍾即成。

素食養生有理

白蘿卜性涼,味甘、辛,有清熱生津、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等功效。青蒜性溫味辛,能醒脾氣、消穀食。胡椒氣味芳香,是人們喜愛的調味品之一,其性熱味辛,有較強的溫中散寒止痛之功效。本素食消食下氣,開胃健脾。

香茅茄汁燜黃豆

素材黃豆400克,厚肉番茄2~3個。

素味香茅根半條,玉米胚油11/2茶匙,白糖、蘑菇精、鹽、花雕酒、生粉各適量。

素手速動

1.

黃豆洗淨,瀝水待用;香茅根洗淨,斜切成段;

2.

番茄洗淨,用開水燙皮、剝掉,切成粒;

3.

中火燒鍋,放入黃豆,用“白鍋炒”(參閱“蒜頭南乳燜節瓜”)的方式,炒至其表麵呈焦點斑,倒入大半碗開水,煮至幹水,立刻撈起;

4.

大火燒鍋,澆入玉米胚油,爆香香茅,倒入黃豆,翻炒1分鍾,攢花雕酒,淋11/2碗水,合上鍋蓋,調為中火;

5.

燜至僅餘3茶匙的汁時,放進番茄粒,用鹽、蘑菇精和白糖調味,再燜2分鍾;

6.

淋入用生粉和冷水調成的濕芡,燜30秒即成。

素食養生有理

黃豆營養豐富,有“豆中之王”、“植物肉”、“綠色的乳牛”之稱,服食黃豆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精髓、增力氣、補虛開胃,是虛弱者的補益食品。番茄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本素食酸甜美味,補虛開胃。

波波素煮意

小小胡椒,何其重大,隻要擺出來,就有驕傲的希望,一如17世紀的歐洲人對胡椒的企望,拿幾顆小胡椒炫耀的感覺就像現代的“愛瘋”手機族一樣,不過以前“曬胡椒”,現在“曬蘋果”。有意思的是,西餐一般拿胡椒來顯擺,在盤中的食品上撒放一些研磨過的黑胡椒白胡椒碎;中餐則藏起來,早早地燜它、煮它、燉它,極力打壓它的辛辣風頭。

咖喱燜土豆

素材土豆1000克,洋蔥1個。

素味玉米胚油2碗,咖喱粉、香茅、金不換、椰粉、白糖、蘑菇精、鹽、花雕酒

各適量。

素手速動

1.

土豆洗淨,削皮,切成大塊;

2.

香茅洗淨,斜切成段;羅勒洗淨,切碎;

3.

提前20分鍾將洋蔥塞入電冰箱急凍,再拿出來剝衣洗淨,切成一瓣一瓣的“洋蔥耳”;

4.

大火燒鍋,澆入玉米胚油,待起白煙時,調為中火,將土豆塊炸至外皮略收縮、皮色有些焦黃,撈起瀝油待用;

5.

鍋裏留餘油2茶匙,調至大火,倒入咖喱粉,再放進香茅、金不換,爆炒10秒,把土豆塊倒入炒勻,攢花雕酒,淋1.5碗水,調為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