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一小節 思想規範的誤差(2 / 2)

即使沒有近代類似於思想啟蒙這樣的進步思想,我國古人也從未忽略對女子的行為與思想的教育規範。自古就有專門針對女性的課程簡稱‘女學’。女學泛指女性教育,舊時女學大多集中在培育女性的婦德,婦職,婦言,婦容和閨門禮儀等,其自成一套教育體係。如劉向《列女傳》、班昭《女誡》、呂坤《閨範》,另有禮儀規範《女論語》等都是曆代的女子教科書。

在古代女學深受統治階級高度重視,帝王後妃、重臣名儒親自撰寫,唐代長孫皇後“傳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武則天召士人撰寫《孝女傳》、《古今內範》等書,並以女皇名義頒行天下。明代數位皇後分別撰寫了《內訓》、《女鑒》、《女訓》,帝王為之作序。這些都集中體現了統治者對女學教材的直接控製和指導,更加權威、準確地反映了統治階級的意圖。如此繁複眾多的女教讀本,實為世界範圍所罕見,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悠久的女子教育傳統。所以老師在課堂中反複強調女子在家庭、社會,乃至世界的重要性,說女人是世界的源頭,是國民之母。

正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也正證明了不論女學,還是中華傳統文化對於我們炎華子孫的重要所在,通過以上經典及事例都值得我們去好好回味。人們不能依據男人們在某些方麵的強勢就否定我們的能力,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站著一位賢德的女人或妻子,而每一個偉人背後亦站著一位堅韌隱忍且賢良淑德的母親。人們在這看似漫長的人生中飾演著不同的角色,人們從出生到死亡,可身份和責任卻從未卸下與鬆懈。女人的角色從女兒(孫女或外孫女)、妻子(兒媳)、母親、祖母或外祖母..男人已有諸如此類角色的變化,也許或有所增減,但原則上卻從未變過。雖然人們的身份不斷變換,但是責任卻在不斷累積,這就是人生。

女人的一生肩負著為炎黃子孫孕育後代的使命,男人的畢生職責則是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不受外敵侵略的幹擾。這些都無關那些思想的偏頗與迷信,而是自古流傳,用世人的眼睛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從生物學來說,我們是一個有著思想的高級動物,但我們卻時常放棄我們的思想,寧願當一個愚人,去當一個沒有思想的木偶。那些流言蜚語,迷信傳言是給那些沒有知識,沒有德行的人當笑料的,而不是為了給我們這些有著知識世家,品德兼優的人喝西北風的。一個民族的思想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因此我們要努力放正思想,才能迎接整個國家的複興與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