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幹支配五行:
甲乙木;
丙丁火,
戊己土;
庚辛金;
壬癸水。
寅卯木;
已午火;
申酉金;
亥子水;
辰戌醜未土。
三、千支配五方:
東方甲乙;
南方丙丁;
中央戊己;
西方庚辛;
北方壬癸。
東方寅卯辰;
南方未午;
西方申酉戌;
北方亥子醜。
四、地支配三陰三陽六氣:
子午少陰君火;
寅申少陽相火;
醜未太陰濕土;
卯酉陽明燥金;
已亥厥陰風木;
辰戌太陽寒水。
五、天千化五運:
甲己之年化土運;
乙庚之年化金運;
丙辛之年化水運;
丁壬之年化木運;
戊癸之年化土運。
六、中運、主運、客運:
中運以年幹化。
客運之初運同中運,二運以下相生推算。主運年年不變;初運木、二運火,三運土,四運金,終運水,共分五節。
三者關係如下:
中運主管金年;
客運加臨主運,表現特殊變化。
主運表現一般年年不變的規律。
七、主氣:
年年不變分六步:
初之氣厥陰風木;
二之氣少陰君火;
三之氣少陽相火;
四之氣太陰濕土;
五之氣陽明燥金;
終之氣太陽寒水。
八、客氣:
客氣也分六步主之,分述為司天在泉四間氣。
司天之氣在客氣的三之氣之位。
在泉之氣在客氣的終之氣之位。
首先由年支確定司天之氣:
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
醜未之年,太陽濕土司天;
寅申之年,少陽相火司天;
卯酉之年,陽明燥金司天;
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
已亥之年,厥陰風木司天。
再由司天之氣推得在泉之氣:
司天為少陽,在泉則為厥陽;
司天為陽明,在泉則為少陰;
司天為太陽,在泉則為太陰。
以司天在泉之氣,順時針方向推得左右二間氣:少陽生陽明,陽明生太陽,太陽生厥陰,厥陰生少陰,少陰生太陰,太陰生少陽……
即是一生二,二生三,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如此公式,六步客氣皆可得出。
九、主氣、客氣加臨關係:
司天之氣管上半年,但又可對全年影響;
在泉之氣管下半年。客氣各管一步,表現該步特殊變化;
主氣年年不變,表現普遍一般變化。
十、運和氣的關係:
運生氣或運克氣叫運盛氣衰;
氣生運或氣克運叫氣盛運衰。
運盛氣衰當以運為主,氣為次;
氣盛運衰當以氣為主,運為次。
氣生運為順化;
氣克運為天刑;
運生氣為小逆;
運克氣為不和。
順化之年變化較平和;
小逆和不和之年,變化較大;
天刑之年變化特別劇烈。
十一、天符歲會:
天符歲會實際上也是運和氣不同結合情況。
天符之中又可分同天符、太乙天符。
歲會之中又有同歲會。
一般說來,逢天符之年,氣候變化較大,同天符之年同此。
逢歲會之年,氣候變化較小,同歲會之年同此。如逢太乙天符之年變化最烈。推算方法如下:
天符:凡中運同司天之氣之年為天符。
歲會:凡中運同年支五行屬性之年為歲會。
同天符:陽年、中運同在泉之氣之年為同天符。
同歲會:陰年中運同在泉之氣之年為同歲會。
太乙天符:既逢天符,又為歲會之年為太乙天符。
即中運同司天之氣又同年支五行屬性之年為太乙天符。
十二、平氣:
運太過被抑:中運太過,司天之氣克之,可為平氣。
運不及得助:中運不及,司天之氣與之同五行屬性,或該年年支五行屬性與之相同,可為平氣。平氣之年,變化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