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回族學,將伴隨著我國各民族的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而邁入它的發展階段。蘭州大學開了一個好頭,希望回族學研究乘勢而上,加強學科建設,拓展研究領域,擴大回族學對國內、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希望更多的專家、學者在回族學研究中作出突出的貢獻。
我們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回族學的道路會越走越寬廣,它的研究領域將會不斷擴大。回族學研究一定會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促進社會和諧、民族進步作出新貢獻。
(在首屆中國回族學高級論壇上的講話)
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努力開創語言文字工作新局麵
(2006年12月8日)
2006年是國務院《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發布50周年,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實施5周年,也是甘肅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成立20周年。我們總結經驗,表彰先進,分析形勢,明確“十一五”期間全省語言文字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對策措施,必將對促進全省語言文字工作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提高對語言文字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語言文字關係到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社會的進步。語言文字社會應用的規範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一個地方、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衡量標準之一。做好語言文字工作,是促進先進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是推動和支持先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前提,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性工程。
當前,是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重要曆史時期,語言文字工作麵臨著新形勢和新挑戰、新任務和新要求。
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構建和諧的社會語言文字生活。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於構建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堅持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就是要以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保證,以社會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目的並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條件。語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維持和協調社會生產和生活方麵具有基礎性作用,是社會發展的基本構成要素。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社會應用的規範化水平,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語言文字工作要統籌協調好各種關係,構建和諧的社會語言文字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民族、全體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語言文字工作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培養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民。目前,甘肅省廣大農村地區普通話普及程度還很低,是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嚴重製約因素,極大地限製了農民的自由流動,限製了他們在更廣闊的地域範圍和就業領域謀生、發展,也影響他們參與、管理社會事業。統籌城鄉發展,推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就要逐步縮小城鄉和不同地域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的差別,消除語言隔閡,為廣大農牧民參與市場經濟創造良好的交際平台。語言文字工作要依法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發展程度相對較低的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群眾的語言權利,為他們提供學習條件和相關服務,提高他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為其全麵發展提供基礎條件。
第三,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需要以提高人的語文素質為基礎。當今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是加速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者素質主要在於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而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構成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麵,人的語文素質提高了,對其整體素質的形成、發展和發揮具有內在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