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其他篇(16)(1 / 3)

一方麵科教文衛口各部門要結合部門實際,積極推進人才強校、人才強院、人才強所戰略,逐步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才工作機製,在人才評價、使用、培養、流動、激勵等環節大膽創新,提高人才待遇,推動人才輩出,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科學配置人才資源,不斷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人才對促進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麵,對於教育、科技等部門來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僅僅是本部門、本係統引進、留住人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的觀念,加快創新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要創新人才培養機製,加強人才資源開發和能力建設,為實現經濟社會快速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在甘肅省省級科教文衛部門負責人會議上的講話)

《時代影痕——從西北一隅看行進中的中國》序

(2006年4月16日)

朱誠樸同誌的著作《時代影痕——從西北一隅看行進中的中國》即將付梓,邀我作序,我十分樂意。

朱誠樸同誌出生於廣西桂林,那裏風景如畫,鍾靈毓秀,那裏的人民有著大山一樣的性格。後來他的父親從部隊轉業,他隨父從大西南來到了大西北,來到黃土地的深處,來到了中國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地區,也是苦瘠甲於天下的地區——甘肅清水。清水,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是軒轅黃帝誕生地,也是秦文化的發祥地。這裏民風淳樸,人民勤勞,也養成了朱誠樸同誌豪爽、耿直、寬厚、本真的性格。我就是在清水與朱誠樸同誌認識的,我們也是在清水相知相熟的。那是1968年,當時“文化大革命”剛剛開始不久。我大學畢業以後,作為省上的農宣隊員來到清水工作,當時朱誠樸同誌是文化館的一名年輕幹事,胸前整日掛著個照相機往來於各種集會。後來由於共同的愛好,我們認識了,而且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我們在清水有了十多年的交往。1985年,我因為工作關係,離開清水以後,我們之間的友誼與交往也一直沒有間斷。

朱誠樸同誌的《時代影痕——從西北一隅看行進中的中國》一書,以紀實攝影的表現手法,通過西北的一個小縣——清水40年來變遷的影像資料,來記錄曆史,以小見大,來反映從上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之初40年來變化中的中國,是很有新意的,也是很有價值的。

中國40年的曆史,哪個地方不是如此呢!翻檢朱誠樸同誌的一幅幅攝影作品,當時的情景曆曆在目。在那個如火如荼的年代,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時代的印痕難以抹去,就像昨天剛剛發生似的。父老鄉親那一張張熟悉的麵龐仍是那麼親切。我是哪個時代的親曆者,也是見證者,這一切顯得尤為真實鮮活。歲月流轉,物是人非。那些真實的影像裏有我們共同的記憶。時間的跨度賦予每張照片以強烈的震撼力,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足以穿越歲月之障,足以照亮被時代遺忘的每個細節。對曆史而言,細節的力量是無窮的。

常言道:知過去,曉未來。在這個意義上說,預知未來的最好方式也許就是研究過去和了解現在。紀實攝影是記錄曆史最好的表達形式之一。每一代人對下一代都可以成為財富,都可以留下寶貴的資料,但必須真實和有思想。朱誠樸同誌《時代影痕——從西北一隅看行進中的中國》是嚴肅的,他沒有嘩眾取寵,也無意回避困難,他知道時間的重量,他知道自己是在用鏡頭書寫曆史,在書寫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人群的40年生存經曆,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也是一種艱巨的使命。任何人麵對紛繁的40年,把握和表現它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特別是對生於“山水甲天下”桂林的他,麵對隴土苦窖,這種堅守更加艱難,但誠實、倔強、堅持的朱誠樸同誌做到了。

最後,對朱誠樸同誌的攝影藝術說兩句話。攝影家隻要關注於自己切身的生存體驗,並由此體悟到天地的道理,就會成為攝影高手中的高手。老子《道德經》有言:“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朱誠樸同誌的作品以小見大,以平實見精神,每一幅作品都是用自己的良心在記錄,用自己的心在創作,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是作品中的作品,藝術中的藝術。願與朱誠樸同誌共勉,也願朱誠樸同誌藝術常青!

是為序。

(為朱誠樸所著《時代影痕——從西北一隅看行進中的中國》作的序言)

在甘肅省2006年學術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2006年7月2日)

近年來,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高舉發展和改革的旗幟,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全麵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科技興省戰略”,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十五”期間,省委、省政府以改革為動力,以項目為載體,以創新為手段,突出科技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思想,團結奮鬥,積極進取,努力將甘肅省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工業、農業、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各條戰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據統計,“十五”期間,甘肅省社會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7%,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1%,是曆個“五年計劃”中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條件差,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仍未根本改變,基礎設施落後,生態環境惡化,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仍然是製約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要改變這一現狀,扭轉被動局麵,就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速科技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