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其他篇(11)(2 / 3)

總結“十五”期間的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和矛盾,農業基礎脆弱,產業化程度低,農民增收難度大;投資主體少,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小,經濟持續增長乏力;工業化水平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突出,城鎮化進展緩慢;創新能力弱,自主知識產權少,產品科技含量低;所有製結構單一,體製機製的約束明顯,改革的任務十分艱巨;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資源、環境的約束越來越強,實現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難度很大。這些矛盾和問題,有的隻要我們在工作中加以改進就可以解決,有的需要具備一定條件才可以解決,有的還需經過一段很長時期的努力才能逐步解決。

二、未來五年發展的總體思路

“十一五”時期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曆史地位。製定符合省情實際、適應發展要求、凝聚全省人民意誌、科學可行的“十一五”規劃,對於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曆史方位判斷,甘肅省仍處在夯實基礎、創造條件、突出重點、改善環境、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製定“十一五”規劃,要準確把握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在指導思想、規劃體係、發展目標、保障措施上,都要充分體現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兩大戰略思想。

對“十一五”發展的總體思路,蘇榮同誌提出要把握好三個堅持的指導思想,明確一個奮鬥目標,突出六項重點任務。“三個堅持”就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省委確定的“兩個高舉、一個加強”和“兩抓兩放”的總體工作思路不動搖;堅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不動搖。“一個目標”就是要力爭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六項重點任務”既是未來五年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也是實現更快更好發展的基本要求。一是繼續夯實發展基礎;二是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三是著力構築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優勢;四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是下決心推進體製機製創新;六是不斷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謀劃未來五年發展,必須以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轉變發展觀念,明確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切實把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實現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任務十分繁重和艱巨,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下決心解決曆史延續下來的棘手問題。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始終做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更加注重社會的全麵發展進步。

三、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發展社會事業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內容,社會事業不能覆蓋社會發展的全部。

“十一五”期間,甘肅省社會事業發展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以構建和諧社會、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為目標,圍繞提高勞動者素質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堅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作為社會事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努力促進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重點要發展科技事業、教育事業和衛生事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係,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突出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問題,努力把甘肅省社會事業發展推向新階段。

(一)加快地方科技創新體係建設

無論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還是發展特色產業,都要以技術進步為支撐。當今世界,科技進步與創新已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的主要驅動力。各國的發展實踐表明,每一次產業的躍升和結構的調整,無不是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客觀結果。沒有創新就難有大的發展。要著眼於自主創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突出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技術創新體係建設。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製改革,打破部門分割,強化組織協調,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形成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強大合力。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進步和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引導和督促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大中型企業,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努力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使之成為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要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加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搭建科技平台,形成技術創新高地。要圍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共性技術,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力爭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斷提高甘肅省特色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