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纂《民族誌》是甘肅省一項重大的文化建設工程,備受各界關注,得到各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支持。本誌係新編《甘肅省誌》的一部專誌,而其內容涉及全省各少數民族的曆史、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的方方麵麵,綜納百科,涵蓋麵極廣,且縱貫古今。編纂工作,浩繁龐雜,曆經艱辛,終成其篇,不負所期,願遂欣然,誠可慰勉。全誌以文為主,字逾百萬,輔以表、圖和照片,圖文並茂,體現了時代特點,突出了地方特色。
甘肅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各族人民共同開拓建設了甘肅。《甘肅省誌·民族誌》翔實地記載了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曆史長河中,甘肅各族人民以堅韌不拔和百折不撓的氣概,生生不息,開拓隴原,創造曆史,推動社會進步的光輝曆程;反映了各民族之間長期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共同抵禦外侮,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爭取民族振興昌盛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民族的命運與祖國的興衰榮辱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血肉關係。斑斕史跡,銘誌於斯。以史為鑒,古以為訓。無疑,甘肅省《民族誌》的編纂出版,對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鼓舞和提高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信心與積極性,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徹底廢除了民族壓迫製度,開創了民族關係的新紀元。各個民族不論人口多少,都成為祖國大家庭中平等的成員。各族人民空前大團結,相互間的交往更加頻繁、廣泛和密切,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係。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經過各族幹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民族地區的麵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少數民族幹部茁壯成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的民族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經濟體製改革的逐步實施,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政策的貫徹,民族地區更是日益繁榮興旺,各族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本誌全麵地記述了這一曆史新篇章,既有巨大成就所蘊蓄的寶貴經驗,又有曲折曆程所沉積的深刻教訓,資料鑿鑿,啟迪多多,誌其傳世,彌為珍貴。
由於曆史、社會和自然的原因,甘肅省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仍較落後,同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不小差距。要逐步消除曆史上遺留下來的各民族之間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必須加快發展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建設步伐。在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新的偉大複興的重要關頭,我們要認真總結過去,明確方向,進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增強民族團結,開創出民族地區更加繁榮昌盛的新局麵。
正確處理民族問題,認真做好民族工作,在甘肅省是關係全局的大事。事實反複表明,民族團結,民族地區安定,是實現全省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是馬克思主義對待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我們黨的民族政策,就是建立在這一基本原則基礎上的符合我國實際的正確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點,就是要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堅持一手抓穩定,一手抓發展,二者相輔相成。新中國誕生以來,甘肅省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經曆了曲折,總結其經驗,概括起來就是成就來源於認真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挫折則是違背乃至踐踏了黨的民族政策所致。我們要牢記這一極其深刻的曆史經驗。在新的曆史時期,甘肅省民族工作麵臨的任務仍然是艱巨的。我們堅信,隻要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根據新情況不斷研究解決新問題,甘肅省民族工作必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推進民族團結事業不斷發展,迎來民族地區日益繁榮昌盛的美好前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曆史經驗值得永遠重視,《甘肅省誌·民族誌》為我們研究、借鑒曆史經驗提供了寶貴資料和依據,業垂千秋。在其即將付梓問世之際,感觸良多,欣然遵囑,信筆草就上述文字,是為序。
(為《甘肅省誌·民族誌》所作序言)
求真存實,鑒往昭來
(2005年5月)
宗教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曆史文化現象,是在一定曆史階段產生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有其自身發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宗教的發展,經曆了不同形態下的曆史階段。在我國現階段,宗教的存在和發展、演變是一種不可否認的客觀存在。保持宗教的正常活動,維護宗教的合法權益,宗教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