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成效顯著。甘肅省“千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自啟動以來,受援地區農村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預防保健水平明顯提高,贏得了貧困地區群眾的普遍歡迎,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有所改善。
五是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貸贈款援助項目支撐作用明顯。近5年,甘肅省積極爭取到世界銀行貸款衛vi、衛vii、衛viii,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一批外援項目,利用資金4.2億多元,極大地支持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甘肅屬於西部欠發達省份,財力很困難,加之曆史欠賬較多,所以從總體上看,甘肅省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在全國仍處於落後狀態,農民看病難、看不起病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人均床位數、人均醫護人員比例均低於全國平均和西北五省區平均水平。據最新調查統計,甘肅省每千名農業人口擁有鄉鎮衛生院床位0.63張、鄉鎮衛生院人員0.79人,分別低於全國0.76張和1.19人的平均水平。目前甘肅省有25所貧困縣醫院需要重新建設,26所縣醫院需要改造。910所鄉鎮衛生院需要改造建設,70%的村衛生室房屋破舊,不符合診療條件,還有3611個行政村沒有村衛生室。
縣鄉村醫療設備嚴重短缺,1435所鄉鎮衛生院中能夠開展常規檢驗的有638所;有x光機的有858所,其中使用30~50毫安x光機的有468所,多為六、七十年代所配,基本處於報廢狀態;有超聲診斷儀的有451所;有心電圖機的有595所。254所鄉鎮衛生院不具備接生能力。
農村衛生人才隊伍狀況堪憂。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有衛技人員13.36人(全國平均24.65)。鄉鎮衛生院人員按最低比例尚缺編1.5萬人。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中本科、大專學曆者僅占14.5%,無正規學曆者占27.7%,高級職稱僅為1.9%,而初級職稱及其以下者占67.7%,醫技人員中無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占29%。村醫中中專以上學曆者僅占24.9%,而無正規學曆者占75.1%。
鄉鎮衛生院人員的工資平均每人每月不到800元,財政補助僅占45%,絕大部分工資要靠鄉鎮衛生院“創收”來解決,有三分之一的鄉鎮衛生院運轉發生困難。承擔公共衛生任務的2萬多名鄉村醫生,隻有貧困縣的1萬名鄉村醫生享受省財政給予的每月9元補助,造成鄉村醫生隊伍極不穩定,無法發揮其應有作用。鄉、村兩級藥品供應、監督網絡還不健全,藥品價格相差懸殊。
三、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農村衛生的總體思路
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決定,把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想法是:一是將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納入“十一五”總體規劃。重點對縣鄉村三級醫療設施建設、衛生人員配備和服務能力水平的提升進行全麵規劃,逐年實施,以求到2010年較好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二是跟上全國的步伐推進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試點工作。積極探索適合省情,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合製度運行模式,經過三四年的努力,“十一五”末爭取基本建立起符合甘肅省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健康需求的農村衛生服務體係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
三是組織實施好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的試點工作。從2005年甘肅省“千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試點情況看,基本做到了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培養一批人才、服務一方群眾的要求。這一試點深得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受到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在衛生部的支持關心下,我們堅持試點幾年,形成長效機製,並想在全省範圍內進一步擴大試點的縣鄉。
四是將鄉鎮衛生院建設納入每年製定的衛生發展專項年度計劃。積極利用國債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機遇,加大建設力度,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完成鄉鎮衛生院的改造建設和設備配備任務。省級財政負責統籌、解決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問題。
五是通過多種方式解決好村衛生室建設問題。多渠道籌措資金,同村委會、計劃生育室、黨員活動室、文化室等村級設施統籌規劃,統一建設。主要通過國家支持一批,省自籌安排一批,利用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一批,鼓勵民辦自建一批四種途徑解決好小病不出村的問題。做到資源整合,綜合利用,加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