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衛生篇(20)(3 / 3)

一是將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納入“十一五”總體規劃。重點對縣鄉村三級醫療設施建設和衛生人員配備進行全麵規劃,逐年實施,以求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二是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試點工作。積極探索適合省情,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合製度運行模式,經過三四年的努力,爭取基本建立起符合甘肅省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民健康需求的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

三是大力組織實施好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的試點工作。從今年甘肅省“千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試點情況看,基本做到了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群眾的要求。這項工作應長期堅持下去,形成長效機製。

四是將鄉鎮衛生院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年度計劃。積極利用國家對農村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建設力度,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完成鄉鎮衛生院的改造建設任務。逐步解決鄉鎮醫務人員工資發放問題。

五是通過多種方式解決好村衛生室建設問題。多渠道籌措資金,同村委會、計劃生育室、黨員活動室、文化室等村級設施統籌規劃,統一建設。主要通過四種途徑解決,利用“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一批,國家支持一批,省自籌安排一批,鼓勵民辦自建一批。做到資源整合,綜合利用,加強管理。

六是加強鄉村兩級醫療衛生人才培養。采取定向招生和進修提高相結合的辦法,加強鄉鎮衛生院骨幹醫生的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的地方,通過政府資助、定向招生、委托培養、合同服務的辦法解決。培訓費由各級財政承擔。村級醫療衛生人員可配備具有大中專學曆的專業人員,也可在自學成才的人員中公開選拔聘用。

七是繼續深化鄉鎮衛生院體製改革。鄉鎮衛生院人員實行全員聘用,人員工資逐步由財政全額負擔。對多餘非專業人員通過有償的辦法解除勞動關係。對每個行政村固定一名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職能,分級負擔,解決鄉村醫生工作報酬和補貼問題。

八是積極鼓勵民辦醫療機構發展。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鼓勵規範民營個體診所發展,利用衛生資源,提高服務覆蓋率。在鼓勵民營和個體醫療機構發展的同時,也要嚴格標準,加強監管,規範其診療行為,促其健康發展。

四、幾點建議

“十一五”期間,建議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西部貧困地區給予重點傾斜。全麵加強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配備必要設備,使縣、鄉、村衛生機構達到國家基本建設標準,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明顯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1.繼續支持甘肅省“城市衛生支援鄉鎮衛生院”的試點工作。將此項目延續至“十一五”期間,並在總結經驗、完善製度的同時,適當擴大試點範圍,形成長效機製。

2.建議國家在實施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建設項目中,將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縣列為縣級醫療機構建設的範圍,不能僅局限於國扶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更需要加強縣級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在鄉鎮衛生院建設中,要將生活用房適當納入建設標準,否則隻有業務用房,沒有生活用房,造成業務人員居無定所,擠占業務用房;同時應將村衛生室的建設列入國債項目,力爭“十一五”期間建成一批標準化村衛生室。

3.解決村級衛生人員報酬問題。在每個行政村確定1~2名具有鄉村醫生資格的人員,承擔計劃免疫、婦幼保健以及基本醫療任務,由國家和省上共同給予補助。

4.加大對貧困地區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製定專門的農村衛生專業人員職稱晉升標準。在鄉村人才培養資金中對甘肅省繼續給予傾斜和支持。

(甘肅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的情況彙報)

抓住機遇,加快進度,全力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試點工作

(2005年11月24日)

一、新型合作醫療製度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