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衛生篇(19)(3 / 3)

各市(州)、縣(市、區)黨委和政府根據省委、省政府《決定》和《規劃》要求,分別製定了適合當地情況的政策性意見和發展規劃,並按照發展規劃,落實各項工作任務。

(二)農村衛生投入情況

甘肅省認真落實中央和省上《決定》精神,逐年加大對衛生工作的投入,全省衛生事業取得了較快發展。由於甘肅省是一個西部經濟落後地區,受財政收入的製約,衛生事業費增長幅度還未達到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從2002年到2004年,全省衛生事業費分別為6.9億元、7.5億元和8.6億元,全省衛生事業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分別是2.5%、2.32%和2.41%。2002年和2004年全省衛生事業的增長幅度分別為7.8%、14.7%,而財政支出增長幅度分別為9.48%、18.7%。雖然目前全省衛生事業費增長比例低於財政支出增長比例,但甘肅省還是想方設法增加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近3年來,投入農村衛生工作的經費達到9.17億元,已占到全省衛生事業費的40%。同時,甘肅省積極利用國家投資項目重點對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建設,極大地改善了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十五”期間,總投資近5億元,通過國家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對39所縣醫院、18所中醫院、72所縣疾控中心、41所婦幼保健站、513所鄉鎮衛生院和69所縣醫院傳染病科進行了建設。

(三)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建設情況

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建設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市、縣要把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建設納入“十五”、“十一五”規劃,並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麵加強了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建設。

1.靠實政府舉辦農村衛生的責任。明確每個鄉鎮要有一所政府舉辦的衛生院,政府主要解決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設備配置、人員培訓和承擔公共衛生的人員全額工資等問題。

每個村至少有一個衛生室,配備相應的醫療設備,完善服務功能,提高醫療水平。重點研究解決好農村衛生存在的三大難題:健全三級服務網絡,解決好農民看不上病的問題;通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和貧困醫療救助製度,解決好農民看不起病的問題;通過開展千名醫生支援農村衛生工程,提高醫務人員人員技術水平,解決好農民看不好病的問題。

2.根據甘肅省鄉鎮衛生院建設的實際情況,加強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我們選擇了一批危房麵積較大,業務用房麵積不足,覆蓋人口多的中心衛生院和一般衛生院納入到2002—2005年各級政府專項建設規劃。

3.加強人員培訓和管理。利用甘肅省張掖、平涼兩所高等醫學專科學校,每年培養200名初、高中生,進行醫學專科學曆教育。利用中等醫學教育力量,每年培養600名,進行醫學中專學曆教育。經過幾年的努力,完成了8000多名鄉村醫生的中等醫學專業培養,不斷充實農村衛生隊伍。同時,為認真貫徹落實《鄉村醫生管理條例》,2004年先後組織了兩次全省鄉村醫生考試工作,摸清了鄉村醫生基本狀況,對4.1萬名免試及考試合格人員進行了注冊並頒發了執業證書,對全省鄉村醫生進行了微機化管理。

4.加大農村衛生改革力度。一方麵改革衛生管理體製。繼續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鼓勵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開展縱向業務聯合。截至目前,甘肅省一體化管理以縣為單位達90%,以鄉為單位達60%。加快鄉鎮衛生院上劃管理工作步伐,目前上劃管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麵完善鄉鎮衛生院內部運行機製。選好用好鄉鎮衛生院院長,實行任期目標責任製,其他人員實行全員聘用製、工資績效掛鉤製、末位淘汰製等。

5.積極發展農村中醫藥事業。通過國家“十五”衛生專項規劃項目和“陽光工程”、“天使工程”等項目,多渠道籌集資金,對縣中醫院的房屋和醫療設備進行改造和更新,進一步拓寬了中醫藥服務範圍,提高了綜合服務能力。根據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製定的《鄉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範》,加強了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和村衛生所(室)的中醫藥服務功能。一些市、縣還劃撥資金,為部分鄉村醫療機構配置了中藥飲片櫃。部分縣級中醫醫院加強了與鄉村醫療機構中醫藥技術合作與推廣工作。

(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製度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