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衛生篇(13)(3 / 3)

其次,要加強中醫教育和科研機構建設。要切實抓好高等中醫教育機構的基礎建設,盡快達到國家普通高等院校各項標準,堅持中醫藥專業為主的辦學原則,使其成為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整合中等中醫藥教育資源,為基層培養實用型中醫藥人才。科技、衛生及相關部門要按照國家和省上的統一部署,結合中醫行業的特點,對現有的中醫藥科研資源進行整合,建成既能夠適應市場經濟體製要求,又具有較強中醫藥科研能力的科研院(所),增強中醫藥的科技競爭力。

(三)深化改革,增強中醫機構的生機與活力

要統籌規劃,推進中醫醫療機構體製改革。根據群眾對中醫的需求、區域衛生規劃的布局及繼承祖國醫學的任務,建好國有中醫醫療機構。積極探索國有中醫醫療機構管理體製改革,明晰國有中醫醫療機構的產權關係,按照管資產、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完善國有中醫醫療機構出資人製度;改革國有中醫醫療機構管理結構,探索設立管理委員會、理事會,進一步落實院長負責製。加快中醫醫療機構內部運行機製改革,引入競爭機製,建立有效的製約和激勵機製,提高運行效率。要深化人事製度和分配製度改革,規範人員聘用製度,逐步建立以按崗、按貢獻取酬為主要形式的自主靈活的分配機製。開展對中醫醫院質量、安全、服務、績效的評估,及時向社會公布信息,提高中醫院服務水平。在中醫醫療機構改製方麵,既要態度積極,大膽地試、大膽地創,同時又要妥善處理相關問題,切不可在沒有充分論證和深入試點的情況下,倉促改製,急於甩“包袱”,更不能一賣了之。

(四)加強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優秀中醫人才

首先,各級政府和衛生部門,要以社會需求為目標,製訂規劃,努力培養一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德才兼備的中醫人才隊伍。其次,要以名中醫為目標,下大力氣加快培養一批醫德高尚、中醫藥理論功底深厚、臨床療效好、群眾公認的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特別要重視具有創新能力的中醫藥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的培養。同時也要注意中醫管理人才、複合型人才、外向型人才等的培養。第三,要抓緊培養一批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所需要的中醫人才,提高農村中醫人員的學曆層次和業務水平。第四,要充分發揮中醫藥高中等院校培養人才的主渠道作用。有關院校要從中醫自身特點出發,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加大中醫基礎和經典課程的比例,著力提高學生用中醫藥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五,要進一步加強中醫師承教育工作。省上已經開展了三批國家級和省級中醫師承教育工作,效果很好,各市(州)、縣(區)也要結合實際,製定當地中醫師承教育管理辦法,開展中醫師承教育工作。

(五)堅持繼承與創新,努力實現中醫現代化

繼承和發展是實現中醫現代化的基礎,創新是實現中醫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一方麵,要認真繼承中醫理論的科學內涵,使曆代醫學大家在長期醫療實踐中不斷積累、創造出來的豐富經驗,古往今來在中醫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臨床治療等方麵一切行之有效的獨具特色的方式方法,加以應用而不致失傳。另一方麵,必須大力發揚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精神,善於根據時代對醫學現代化的要求,對中醫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繼承中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汲取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思想、新經驗、新成果,不斷豐富和發展中醫理論與實踐,始終保持中醫的生機和活力,努力推進中醫現代化。相關部門要結合中醫行業的特點,充分利用甘肅省現有中醫科研資源,有計劃地組織研製開發一批療效確切、安全便捷的醫院內部中醫藥製劑或中藥新藥。以中醫藥科研促進中醫事業的發展,以中藥材開發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使中藥材的開發和利用成為甘肅省新的經濟增長點。省上設立中醫藥科研專項經費,支持一批有實用價值和開發前景的中醫藥科研項目,獎勵優秀中醫藥科研成果,加快優秀科研成果的轉化。

(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