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衛生篇(6)(3 / 3)

(一)加快農村衛生事業發展

一要增加農村衛生事業經費,改善鄉村醫療衛生條件,落實鄉村防保人員的報酬,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保證農村預防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基本衛生服務的落實;二要理順農村衛生管理體製,將鄉鎮衛生院人員、業務、經費、資產等劃歸縣衛生局統一管理,全麵實現縣、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三級農村衛生服務網絡;三要深化鄉鎮衛生院運行機製改革,實行院長任期目標責任製,實行全員聘用製,競爭上崗,精簡人員,提高效率;四要抓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重點做好山丹、靈台、安西、皋蘭、慶城五個縣的試點,及時總結經驗,逐步加以推廣;五要加強部門配合,加大農村醫藥、農藥、鼠藥和食品市場安全檢查力度,保障廣大農民生命安全。

(二)深化城鎮醫療衛生體製改革

要緊緊圍繞“用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的需求”的改革總目標,全麵推進城鎮醫療衛生體製改革。一要實施區域衛生規劃,打破行業部門界限,由衛生行政部門統一規劃和管理當地醫療衛生資源;二要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優化城鎮醫療衛生服務結構,方便群眾就醫;三要加快醫療機構內部改革,總結和推廣醫療單位機構和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經驗,加強和完善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繼續實行病人選擇醫生和一日清單製;四要全麵完成縣級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製體製改革。

(三)抓好疾病控製、衛生監督和婦幼保健工作

一要繼續加強兒童計劃免疫工作,鞏固無脊髓灰質炎成果,加強對鼠疫、霍亂、艾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碘缺乏病等重大傳染病、地方病的預防控製,防止發生暴發流行;二要推動慢性病防治試點,加強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製,降低慢性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群特別是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三要認真實施結核病、艾滋病、計劃免疫項目和婦幼保健項目,落實配套資金,以項目帶動各項工作的發展;四要大力實施健康教育和普法教育,加強與“菜籃子”有關的日常性衛生監督監測工作,清理整頓醫療市場,加強職業病防治和傳染病管理的衛生監督工作;五要積極開展婦女病的普查普治和兒童常見病防治,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保障廣大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

(四)加強中醫專科(專病)建設

中醫藥具有質優價廉的優點,在防治農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等方麵有明顯的優勢。要以《中醫藥發展條例》的實施為契機,把中醫藥專科專病建設擺上議事日程,開展甘肅“名老中醫”評選和“師帶徒”活動,加強科研和創新,結合國家及甘肅省進行的重點中醫藥專科項目建設,打造本地區中醫專科(專病)品牌,培訓和壯大中醫學術帶頭人,加快中醫現代化建設。

(五)加強醫學科學研究,加快醫學科技人才培養步伐

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國和世界部分地區流行,凸現了健康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它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健康安全實際上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醫學科學是21世紀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帶頭學科,也是體現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需求的重要領域,應該將其放到國計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視,納入甘肅省中長期科技規劃,擺在當前“科教興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位置來對待。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目前,人才缺乏已成為製約甘肅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製定優惠政策,不拘一格引進人才,不惜代價培養人才,大膽選拔和使用人才,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為人才創造良好的科研、工作和生活環境。要培養本地區、本單位的學科帶頭人,形成人才梯隊,建設醫學科技人才的綜合群體。要拓寬在職、在崗培訓渠道,和省內各大、中專院校聯合,利用函授、廣播電視、網絡教育、講習班等各種形式,對所有醫療衛生人員進行培訓。到2008年,全省縣以上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要具備初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鄉鎮衛生院臨床醫療服務人員要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到2010年,全省60%的鄉村醫生要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

(在甘肅省衛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2003年10月24日)

這次全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現場會,是改革開放以來省政府首次召開的專題研究部署社區衛生工作的會議。

一、甘肅省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簡要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