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衛生篇(5)(3 / 3)

二是建立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屬地化防治格局,開展群防群控。為了避免出現責任不清、政令不暢、指揮不靈等問題,使防治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省上明確提出了“非典”防治工作屬地化管理原則。要求所有在甘的企事業單位、部隊和行政機關不分隸屬關係,在“非典”防治工作中一律由當地黨委、政府統一指揮領導,醫療衛生資源統一調配。從城市到鄉村,從企業到機關,從社區到校園,全省各界群眾識大體、顧大局,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積極投身於防治“非典”戰役之中,為各級政府出謀劃策,提供信息。每個村、每個社區、每個單位都積極行動起來,有專人負責“非典”防治工作,群策群力、群防群控,打響了一場抗擊“非典”的人民戰爭。

三是將“非典”防治納入法製化管理軌道,堅持依法防治、依法行政。各級政府和衛生監督、工商、物價、藥監、公安等部門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保證了各項防治工作有序進行。通過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擾亂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為做好防治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省“非典”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有關部門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先後製發和修訂了《“非典”防治預案》等近80個規範性文件,衛生監督部門強化執法監督檢查,保證了隔離、消毒、體檢、健康申報、設置發熱門診和定點醫院等一係列防治措施的順利實施。

四是以農村為重點,加強疫情監測和病人救治,切斷疫病傳播途徑。全省各地緊緊依靠科學,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和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原則,把非典型性肺炎作為甲類傳染病進行管理,完善疫情監測和報告網絡,嚴密監控疫情。針對甘肅省“非典”疫情的特點,全省在鐵路、民航、公路、醫院、學校等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構築了嚴密的防範網絡,共設立484個檢疫站和537個留驗站,對返鄉民工、返鄉學生和出差人員進行全天候檢疫。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成立了“非典”疫情處理隊伍和臨床救治隊伍,把疫情監測關口前移,對密切接觸者及大量原因不明發熱病人進行了及時追蹤調查和隔離留觀。運用甘肅省鼠疫防治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培訓全省專業技術骨幹,進行規範的疫情預防控製和個人防護,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定西地區利用中西醫結合等手段,實施嚴密的流行病學調查、隔離、消毒等措施,成功地救治了“非典”危重病人,防止了疫情擴散蔓延。

五是信息公開,政策透明,廣泛深入地開展了宣傳教育和愛國衛生運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迅速、渠道廣泛,群眾的知情參與和監督意識越來越強。我們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宣傳黨和政府的防治工作方針、政策和措施,及時公布疫情,分析疫情趨勢,維護了黨和政府對人民高度負責的形象,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破除迷信,消除恐慌心理,革除生活陋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大搞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清除衛生死角,城鄉麵貌煥然一新。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甘肅省防治“非典”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在“非典”疫情發生初期,我們對“非典”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非典”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等領域會造成如此重大的衝擊和損害;各級疾病控製和醫療救治機構設備落後,倉促設置的發熱門診和傳染病房條件簡陋,難以起到有效的隔離效果,消毒劑、呼吸機、隔離服等配備不足;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緊急疫情處理機製,正常的社會秩序被打亂,一度引起社會恐慌,影響到群眾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一些地方反應過度,公路被挖斷,外地返鄉人員一律不讓進村;許多地方把隔離期限改為21天,有的甚至達28天;對公共場所、交通工具消毒過頻過濫,消毒方法不科學等。這些問題需要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今後防治“非典”工作中引以為戒。

一、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全麵加強公共衛生體係建設

公共衛生建設是一項社會係統工程,是通過社會共同努力,改善環境衛生條件,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醫療衛生服務,達到預防疾病、延長人的壽命、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的目的。公共衛生工作對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起著巨大的支撐作用,對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維護社會安定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這次全國發生的“非典”疫情更加證明了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