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較多。甘肅省地震、洪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繁,鼠疫、霍亂、炭疽、流行性出血熱等烈急性傳染病時有發生。甘肅省是石油、化工、冶金及核工業基地,職業中毒、毒氣泄露、瓦斯及核汙染的危險始終存在,全省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任務很艱巨,而能力十分有限。
三是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由於甘肅省經濟綜合勢力弱,財政一直困難,長期以來,甘肅省醫療衛生投入“欠賬”多,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目前全省還有3個市級、32個縣級疾控中心尚未改造。大多縣級疾控中心設備總價值不足5萬元,與《全國疾病控製機構工作規範》的要求及裝備標準(省級1500萬元,地、市級600萬,縣級100萬)相差甚遠,與其所承擔的傳染病暴發流行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任務不相適應。全省尚無1所傳染病專科醫院。原有的傳染病專科醫院因經營困難,大多已改變專業方向。各地設立的急救中心都依托在醫院,實際上是醫院的急診科或急診室,急救經費得不到保障,設備落後,形不成網絡和合力。特別是隔離留驗設施和經費缺乏。全省傳染病專業中級以上技術人員不足80人,分布不平衡,尤其是縣級專業技術人員相當缺乏。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取得的成果,實現奪取抗擊“非典”全麵勝利的目標,我們建議:一是建議國家在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方麵能給西部傾斜。甘肅省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滯後,公共衛生資源匱乏,交通不便和人口分布過散都給建立應急處理機製帶來了很多困難。國家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製中,充分考慮甘肅省實際困難,加大對包括甘肅省在內的西部省區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解決疾病控製和應急救治機構建設、交通工具、醫療設備等方麵給予傾斜性支持,並適當減少有關項目的配套資金比例。
二是請求國家解決甘肅省“非典”防治經費方麵的實際困難。甘肅省地方各級財政十分有限,2002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49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1.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90.3元,全省地方財政收入76.31億元。在前一階段“非典”防治工作中,全省各級財政已投入9600萬元,對我們這樣一個省份來說已實屬不易。許多醫療衛生單位為保證“非典”防治工作需要,墊付資金緊急改造隔離病房,購置急需設備。前一階段國家主要向疫情比較嚴重的省份撥付經費和設備較多,甘肅省雖然隻發生了“非典”臨床確診病例8例,但在前期預防工作中仍投入大量經費,資金缺口很大。建議國家對疫情發生少的省份在支持上能夠統籌考慮。此外,甘肅省市、縣防治設備十分短缺,遠不能滿足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疫情需要。根據甘肅省地域環境、氣候條件和現有防治條件等因素,甘肅今冬明春疫病預防任務十分艱巨。希望國家財政給予支持5000萬元,用於購置和改善防治條件。
三是本著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結合甘肅省實際,就科學規範防治措施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1.合理實施衛生檢疫,重點應為“非典”流行地區對外出人員實行嚴格的衛生檢疫措施,防止感染者外出造成疫情擴散。非流行地區人員乘坐交通工具可不實行體溫檢測等衛生檢疫措施,不需填報《健康申報卡》。
2.在流行地區做好外出人員檢疫的基礎上,短途旅客及乘飛機者可不在到達站檢測體溫。
3.已經明確排除“非典”診斷的發熱者,體溫37.5℃以上應允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38℃以上也可不采取隔離留驗措施。
4.關於交通道口的檢疫消毒,與非典型性肺炎疫情流行地區相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交界處設立臨時性交通檢疫站進行檢疫消毒,其他不相鄰省份可不在省際及轄區內設立交通道口衛生檢疫站。
(代表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向國務院督察組彙報甘肅省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工作)
加快公共衛生體係建設,促進衛生事業全麵發展
(2003年10月22日)
總結前半年全省防治“非典”的鬥爭,有五條基本經驗。
一是建立了統一高效的指揮體係,各部門積極配合,落實責任製。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成立了由省長陸浩同誌為組長,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省直有關部門、中央在蘭單位、駐蘭部隊負責同誌為成員的“非典”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9個工作組。領導小組成立以後,召開了十幾次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全省“非典”防治工作。全省各級也都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領導機構,形成了從省到鄉、統一協調的指揮體係。
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誌親自抓,負總責,層層落實責任製。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各級政府強化行政行為,及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經費投入,省、市(州、地)財政共投入9600萬元用於“非典”防治。社會各界紛紛捐款捐物,全省共收到捐款4027.57萬元,還收到了一大批捐贈物資,有力地支持了重點地區和關鍵環節,為防治“非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