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衛生篇(1)(3 / 3)

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曆來十分重視農村衛生工作,多次作出重大部署。1997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甘肅省及時製定下發了《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對新形勢下的農村衛生工作作了調整和部署。同年,省上決定每年投入1500萬元用於鄉鎮衛生院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村衛生工作條件,調動了基層衛生工作人員的積極性。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體改辦、國家計委、財政部、農業部和衛生部聯合製定的《關於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標誌著新一輪農村衛生改革的啟動。為將農村衛生改革進一步推向深入,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誌多次指示,要求有關部門深入調研,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切實解決農村衛生的突出問題。2002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召開了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江澤民同誌作出重要指示,溫家寶、李嵐清同誌在會上作了講話,進一步闡明了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重大意義,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提出了明確要求。根據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甘肅省經過調查研究和反複修改,製定出台了《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簡稱《決定》),明確了新時期農村衛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提出了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具體措施,對於新時期農村衛生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明確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大農村衛生工作力度

多年來,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衛生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甘肅省農村衛生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廣大農村的醫療預防保健網絡。截至2001年底,全省共有縣級綜合醫院362所,防疫站107所,婦幼保健院91所,鄉鎮衛生院1501所。平均每村擁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82人,89.7%的行政村設有醫療室,到2001年底,全省共有80.2%的農業縣(市、區)實現了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階段性目標。廣大農民的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從1949年到2002年,全省農村嬰兒死亡率從20%下降到3.38%,農村孕產婦死亡率從1.5%下降到0.06%,傳染病發病率從20%下降到0.19%。農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從1949年的35歲上升到2002年的68.3歲。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甘肅省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農業經濟在全省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甘肅省現有農村人口2039.46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79.2%,2002年,甘肅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508.61元。長期以來,傳統的、單一的農業生產結構和落後的生產方式決定了甘肅省農業生產力仍舊處於一個比較低下的水平,農業和農民問題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仍將十分突出,突出表現在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群眾生活水平難以得到較大改善。從當前甘肅省農村衛生工作的現狀來看,還麵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衛生事業投入不足、衛生機構設施條件比較差,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服務得不到有效保證;農村醫療服務水平較低,難以承擔起保護和促進農村居民健康的任務;農民缺乏有效的合作醫療製度,難以抵禦重大疾病風險,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比較突出;農村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的改善幅度緩慢,城鄉居民醫療水平差距加大;一些地區傳染病和地方病發病率仍然較高,嚴重危害著廣大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農村衛生管理體製改革滯後,機製不活、效率不高的問題仍比較普遍。這些問題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製約了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必須引起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