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用賞析:

1938年10月,中國的抗戰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時,日本由於連續攻占中國不少城市,戰線過長,兵力分散,加之又受到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遊擊戰爭牽製,已無力再實現即定的速戰速決政策,進而轉向政治上誘降國民黨、集中兵力消滅共產黨的政策。抗日戰爭進入毛澤東預言的戰略相持階段。

形勢的變化要求共產黨人及時作出新的對策。為此,中共中央於1938年9月16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開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重點解決對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戰爭和戰略等問題的認識。10月12日至14日,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向大會作了《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這篇題為《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的文章就是政治報告的一部分,是10月14日毛澤東在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講話一開始,毛澤東就斷言中國革命必將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同時,也指出了一個尚未在全黨得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處於何種地位的問題,這就是共產黨員應該怎樣認識自己、加強自己、團結自己,才能領導這次戰爭達到勝利而不致失敗的問題。接著,毛澤東共分十三個部分闡釋這一問題,分別是:(一)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二)共產黨員在民族戰爭中的模範作用;(三)團結全民族和反對民族中的奸細分子;(四)擴大共產黨和防止奸細混入;(五)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黨的獨立性;(六)照顧全局,照顧多數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七)幹部政策;(八)黨的紀律;(九)黨的民主;(十)我們的黨已經從兩條戰線鬥爭中鞏固和壯大起來;(十一)當前的兩條戰線鬥爭;(十二)學習;(十三)團結和勝利。

毛澤東摘用古語“言必信,行必果”是在講話的第二部分。在這部分中,毛澤東對共產黨員提出了一個要求:在民族戰爭中表現其高度的積極性,而這種積極性,應使之具體地表現於各方麵,即應在各方麵起其先鋒的模範的作用。具體來說,八路軍和新四軍應該成為英勇作戰的模範,執行命令的模範,遵守紀律的模範,政治工作的模範和內部團結統一的模範;在和友軍發生關係時,應成為實行抗戰任務的模範,“言必信,行必果”的誠實模範,統一戰線中各黨相互關係的模範;在政府工作中,應該是十分廉潔、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範。同時,還要成為實事求是的模範、具有遠見卓識的模範以及學習的模範。講話的最後,毛澤東鼓舞共產黨員和人民大眾中的一切先進分子高度地發揮其先鋒的模範的作用,去動員全民族一切積極力量,為克服困難、戰勝敵人、建設新中國而奮鬥。

朽木不可雕也

大家都要努力學習,不可落後,不可躲懶睡覺。從前孔子的學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覺,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對於我們隊伍中躲懶的人,也可以這樣講一講,但是對學習有成績的,就要獎賞,有賞有罰,賞罰嚴明。不過我們主要的在於獎,假使有個把宰予,也沒有什麼關係。

名句溯源:

“朽木不可雕也”出自《論語·公冶長》: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難點注解:

《論語·公冶長》主要記述孔子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孔子的弟子宰予長於言辭思考,機敏聰慧,有獨立見解,是孔門中唯一敢對孔子思想提出疑問的人。因此,孔子對其頗有微詞。一日,孔子看見他在白天睡覺,說道:“爛木頭不能再雕刻了,肮髒的土牆也不能再粉飾了,我對宰予,何必再譴責呢?”接著,進而感慨道:“以前,我對人,是聽了他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人,聽了他的話後,還要再看看他的行為。宰予使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後用“朽木不可雕也”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無法收拾的事情。

摘用賞析:

從1939年5月到1942年2月,中共中央掀起了一場學習運動,其中心工作是對延安的在職幹部進行在職學習教育。這篇題為《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就是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陝北公學為這項運動的開展所作的動員報告。

毛澤東的講話,一共分了四個問題,即:學習運動是必要的;學習運動是可能的;學習運動是會有成績的;學習應該學到底。

在論述這幾個問題的時候,毛澤東首先強調了學習運動與生產運動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並摘用韓愈《符讀書城南》中“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一句來鼓勵廣大黨員要加強學習運動。《符讀書城南》是韓愈勸導兒子刻苦讀書的箴言之作。這句詩因通俗、形象、易於理解被收入《增廣賢文》,成為鞭策後人勤奮求學的一句警言。在這個問題的最後,毛澤東再次勸勉同誌們要在日後的工作中加強自身的學習,並摘用孔子責備宰予的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婉轉批評了在學習中存在懶惰思想的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