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形狀各異的“星雲”(1 / 1)

除一個個星係組成的星係團外,科學家還發現了形狀各異的星雲。

1758年8月28日晚,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在巡天搜索彗星的觀測中,突然發現一個在恒星間沒有位置變化的雲霧狀斑塊。他覺著這塊斑的形態很像彗星,但它與恒星之間沒有位置變化,顯然又不是彗星。後來,梅西耶陸續發現了許多類似的天體,並把它們詳細地記錄下來,這些都是後來所說的星雲。其中第一次發現的金牛座中的雲霧狀斑塊被列為第一號。

雲霧狀的星雲在宇宙中飄飄蕩蕩,它們的形狀各異,千姿百態。從形態上來劃分,星雲可分為彌漫星雲、行星狀星雲和超新星剩餘物質星雲;從發光性質來劃分,星雲可分為暗星雲和亮星雲。

彌漫星雲是一種非常巨大但又非常稀薄的星雲,它的外形都呈不規則的形狀,沒有明顯的邊界。

我們銀河係中的大犬座星雲就是彌漫星雲。

行星狀星雲呈環狀,就像天使頭上的光圈。已到晚年的小質量恒星爆炸時,它的外層物質被拋射出來,然後不斷膨脹,環繞在它的周圍,這就形成了行星狀星雲。

超新星剩餘物質雲,是由超新星爆發噴出來的物質所形成的不斷擴大的星雲。11世紀,中國天文學家記載了金牛座中的一顆“星星”。實際上,它不是古人所想的那種恒星,它的外形很像一隻螃蟹,因此被稱為蟹狀星雲。這是目前發現的最著名的超新星剩餘物質雲。

星雲有淡薄和濃密的區別。淡薄的星雲後麵的光很容易通過,而如果比較濃密,就會遮住後麵的星光。特別黑暗的部分可以使用望遠鏡照相,照出以恒星為背景的黑雲狀物質,這種氣體雲叫黑暗星雲。

星雲有時看起來是黑暗的,但有時又可以成為發光體,像這樣發光的氣體我們叫它亮星雲。它之所以會發光主要和它旁邊的亮星有關,它不但可以散發星光,而且受恒星光和熱的作用,導致其中的分子和原子也會發光。

知識點

星係團

星係團是指由幾十個到幾千個彼此有一定聯係的星係組成的集團。從星係中發現靠近星係團的中心有凝聚現象,在它的附近常常有它的最亮最大的成員星係。有兩個星係在一起的叫做雙重星係。有3個以上的星係在一起的叫多重星係。有時,把不超過100個星係組成的星係團,叫星係群。平均而言,每個星係團包含有130個星係,但有的卻有上千個。星係團按形態可分為規則星係團和不規則星係團。規則星係團大致呈球形,它有一個星係非常密集的中心區。不規則星係團結構鬆散,沒有一定的形狀,也沒有明顯的星係集中區。據認為,由於在大量的星係團中,有許多塵埃,在那兒,它把比較遙遠的星係團屏蔽起來,不讓我們看見它們。距離我們最近的有室女座星係團、後發座星係團和北冕座星係團等。室女座星係團包含1000多個星係,距離我們約7000萬光年;後發座星係團也包含1000多個星係,距離我們約4億光年,北冕座星係團包含4000個星係,距離我們大約是12億光年。

延伸閱讀

銀河係的形成

銀河係的物質密集部分組成了一個圓盤,這個圓盤好像一個扁平的盤子,我們稱其為銀盤。銀盤中心隆起的球形部分叫銀河係核球。核球中心有一個很小的物質高度集中的區域,叫做銀核。銀盤外麵是一個範圍廣大,近乎球形的結構,叫做銀暈。銀暈外麵還有銀冕,銀冕也大致成球形。

銀河係大概是這樣形成的,大約在100~200億年之前,在漫無邊際的宇宙深處,有一個龐大的星係際雲塊,它一邊自轉,一邊收縮,在收縮過程中分裂成了3個雲塊,一個大雲塊和兩個小雲塊。其中那個大雲塊就形成了銀河係。在氣體密度高的中心附近,氣體雲進一步分裂成許多微小的雲塊,這些微小的雲塊逐漸形成了恒星,開始在宇宙空間發光。在外側,氣體雲和塵埃沒形成恒星,由於銀河係整體的自轉而逐漸落向銀河係的自轉麵,從而形成了目前的銀盤。但這些外側氣體仍在相互碰撞著,逐漸演變成包圍中心的薄圓盤。